《梦华录》翻车?豆瓣评分高开低走?讲真,宋朝美学才是这部剧的最大看点!
《梦华录》翻车了?
本来《梦华录》光磕CP,就已经值得颜狗庆祝三天三夜了,但随着剧情的推进,大女主的人设开始立不住,CP冠上了“双洁”的设定也让人受不了。
这引发了很多人的吐槽,一度还上了热搜。
一个是有今天没明天的特务人员,十几年每天提着脑袋打工。一直到了30岁的年龄,也还是处子之身。一个是风月场所长到成年,之后跟欧阳旭谈了三年恋爱,拖到24岁的大龄女(在古代),然后也是发乎情止于礼没有越界。但抛开这偏走的剧情不说,《梦华录》对宋代服化道的考据,以及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输出,是有目共睹的。试问,谁不想生活在宋朝,去体验一把“宋式风雅”……陈寅恪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时”。“盖人家每日不可缺者,柴米油盐酱醋茶”——茶文化在宋代发展至农耕社会的极致。剧中赵盼儿所谓的点茶,是指将茶饼经炙烤、碾磨成末后,投入茶盏调膏,然后以沸水(宋人称“汤”)点注调出泡沫(宋人称“汤花”)的一种茶品冲沦方法。
宋徽宗赵佶《文会图》就描绘了一场宋代文人雅士的茶会场景。
北宋时期一个夏日午后,文人学者以文会友,焚香、啸乐、赏画、抚琴,好雅兴!南宋四家刘松年《撵茶图》为工笔白描,描绘了磨茶、点茶、挥翰、赏画的文人雅士茶会场景。说到“点茶”,就不能不提与之相关的文娱活动——“斗茶”。《梦华录》中赵盼儿与胡掌柜的“斗茶”一幕是宋代最盛行的茶活动,无论是下层社会的市井人物还是上流社会的士大夫,只要有闲暇,都喜欢坐下来,煮水点茶,看谁的茶艺更高超…斗茶是集茶的调制,茶的变化、茶的鉴赏、茶的想象、茶的品鉴于一体的活动。斗茶在发展的过程中渐渐增加了斗茶令和茶百戏等环节。这一场戏,可谓是借赵盼儿之手展示中国传统非遗“茶百戏”的韵味。介绍“九九归一”茶那一集,赵盼儿集齐了宫中所爱的九色名瓷,一下子就爆火整个东京城,可见一件名器在点茶中的分量。"明越唐,邓耀柴,饶,龙泉,定,至唐以来至国朝,宫中所爱之九色名瓷,尽在于此,配以官家(皇帝)至爱龙凤团茶,岂不是九九归元吗?"
至宋代时,名瓷名窑已遍及大半个中国,是瓷业最为繁荣的时期。当时的汝窑、官窑、哥窑、钧窑和定窑并称为宋代五大名窑。其中,青,宋瓷最具代表性的釉色。青瓷杯如玉似冰且能衬托煎茶汤色的绿,其他色泽的瓷器则不能彰显茶色。
在剧中,无论是赵氏茶坊,还是半遮面,店里的茶桌、供台、门口等都放了插花。犹记得,赵盼儿一出场便是划着竹筏采花归来的优美场景,这些鲜花主要用于赵氏茶铺的插花和清供。
在东京新开张的半遮面更是以青瓷花器搭配当季鲜花,风俗高雅。在街道上,各家各户门口也都摆设着盆栽和植被。
晚上,大家闲下来的时候,三个好姐妹也在亭子插起了花。
按照导演的话说,“因为这植物活着,肯定是有人来管它们,所以你虽然没有看到人,但是你看到这个城市是活的。”
插花,体现出宋人的精神与审美追求,以花拟人、借花抒情也成为了文人墨客表达心境的方式。
在宋朝,插花成为了一种风雅时尚,与点茶、焚香、挂画被合称为"宋人四艺"。插花、点茶、焚香、挂画在《梦华录》中比比皆是,展现了气象万千的宋“潮”文化。
在赵盼儿拿着《鹤竹图》去找高观察这一剧集中,出现了很多的名画。从剧情上来看,高观察自己收了不少徐熙的藏品,包括《玉堂富贵图》,目前该画现存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玉堂富贵图》,画的是满满的牡丹、白玉兰还有锦鸡,取吉祥寓意。
北宋绘画理论家、山水画家郭熙的《秋山行旅图》,是后世山水画学习的必临之作。
盼儿就说用来换《鹤竹图》的两幅画,一是黄居寀的《锦鸠图》,他擅绘花竹禽鸟,精于勾勒,用笔劲挺工稳,填彩浓厚华丽;一是关仝的《山溪图》,他是五代时期杰出画家,与荆浩、董源、巨然并称“四大山水画家”。
最值得一提的是,剧中多次提及的《夜宴图》,到现在都还只在台词里出现……后期会以怎样的方式见面呢?也是让人期待!
剧集中还有很多时代背景下的特色,赵盼儿在茶坊遇袭,靠身法灵巧躲过一刀,被顾千帆看出玄机。顾千帆说:“刚才对付歹徒的时候,你躲刀的那一招,出自绿腰舞。”
此时男主演说的是“lǜ腰舞”,按正确读法,应该是“lù腰舞”。《绿腰曲》《绿腰令》,均出自唐朝,是唐朝教坊司对突厥软舞“璐瑶”的音译,又写成“录要”或者“六幺”。
《韩熙载夜宴图》中的第二幕,家伎王屋山跳的便是绿腰舞。
“琵琶不是竖着弹的吗?是我没文化还是剧组没文化?”
请继续让我们惊喜下去吧~
本文系作者授权首席营销官发表,转载请联系该作者
声明: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首席营销官立场,转载此文章须经作者同意,并附上出处及文章链接。如果作者注明不能转载及需要授权的,请征求作者本人的同意!
最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