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首席营销官

正常登录

短信快捷登录

忘记密码
获取验证码
登录
极速注册

第三方登录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获取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滑动解锁
注册

灰产中介割一刀,水滴筹洗不白了

原创   2022-08-30   09:30
0
0
0
60588

水滴筹的慈善生意又出事儿了!

 
最近两个月来,#水滴筹筹款中介抽成最高达70%#的消息一直在网上流传,让“公益变生意”的公众质疑再次席卷水滴筹。
 
8月21日,水滴筹对此发表公开回应,表示所谓的筹款中介是由部分恶意推广的第三方商业组织运作,为筹款人提供不正当筹款方式的服务。

图片来源:@水滴筹官博

声明还强调,任何高于筹款 3.6% 费用都不是水滴筹平台收取。
 
虽然同为灰黑产业的受害者,但面对水滴筹的一纸声明,不少人并没有对水滴筹表达同情,有的是对资本发苦难财的质疑。
 
从2014年出现的轻松筹算起,筹款平台已经走过6个年头,但伴随着平台的壮大,公益生意的质疑从未停止,水滴筹们该何去何从?


01
被“抽成”的信任
 
话题的起因源于今年6月《中国慈善家杂志》的一篇报道,文章揭露了一批依托于水滴筹等平台的大病众筹“职业推广人”。
 
图片来源:《中国慈善家杂志》官微

他们打着为病人筹措爱心款的旗号,以病人的名义活跃在各大社交媒体、电商平台“收割爱心”,形成了一条灰色产业链。
 
他们疯狂加入各种微信群,以此作为自己的流量池,分发各种筹款信息,以收取中介费用。

对于筹款额度极度依赖“朋友圈”力量的病患来说,筹款“痛点”被众筹“职业推广人”拿捏住了,这些“职业推广人”为他们提供了巨大的捐款流量源,双方一定程度上有着“目标”的一致性。
 
图片来源:《中国慈善家杂志》官微

只是抽成低则50%,最高达70%的抽成比例令人咋舌。
 
也就是说,网友给病人捐出去的救命钱,有近一半甚至以上进了这些筹款中介的口袋。
 
对于这样的结果人们自然难以接受,纷纷将矛头对准了水滴筹等平台方。
 
可是面对在暗处的灰产,平台方也很无奈,毕竟要从平均每月几万个筹款项目中锁定恶意推广行为难度并不小。
 
但水滴筹也并非无所作为,事件曝光后先是联合轻松筹发表声明,呼吁电商平台屏蔽提供筹款推广服务的店铺、同时承诺将共同打击筹款过程中出现恶意刷单、先捐后返等操作,后又在平台上线风控机制。
 
图片来源:@水滴筹官博

前段时间水滴筹首次披露了打击恶意推广的相关数据:目前已累计管控恶意推广案例800余起,管控恶意推广的用户账号600多个。
 
这样的打击成果对于平台上海量的众筹“职业推广人”而言显得有些杯水车薪。
 
但被抽成的爱心款,抽掉的不止是病患的救命钱,还有水滴筹的品牌信任。

毕竟作为爱心人士的网友难以容忍自己的爱心被当作赚钱工具。
 
当明知道自己的善心被“抽成”打折,对于几乎没有任何辨别手段的大众来说,谁还会打开朋友圈那一条条筹款链接,然后无条件捐款献爱心呢?

 
02
慈善生意“独木难支”
 
对于外界关注的筹款服务费,在8月21日水滴筹的那则声明里有这样一段话:水滴筹2016年7月上线以来,在接近6年的时间里,一直是水滴公司全额补贴水滴筹平台的运营成本。
 
对此,水滴筹CEO沈鹏也曾解释道:

“水滴筹成立来由公司的其他业务利润持续补贴水滴筹运营近6年,直到今年试运行向筹款用户收取3%的服务费并收费到5000元封顶。这么做是为了能够持续的服务更多有困难的家庭,不是为赚钱。我们对误导筹款者多收费的黑中介行为是坚决抵制和打击的态度!”
 
也就是说,水滴筹作为水滴公司最广为人知的一个项目几乎没有给企业带来任何营收。

图片来源:@凤凰网财经微博

那水滴公司到底是如何赚钱而且还上市的呢?
 
这个问题的答案在水滴的上市招股书里。在去年水滴递交给纽交所的上市招股书里,其中国第二大人寿和健康险代理商的身份浮出水面。
 
2021年通过水滴保产生的首年保费达到163.63亿元,同比增长13.4%。这一数据紧随蚂蚁保之后。
 
招股书还显示,其超过九成的营收来自于核心保险业务水滴保,也就是说它干的其实是“保险中介”的生意。
 
水滴筹通过平台招徕大量精准用户,然后再通过引流保险获得佣金收入。当然也包括各种公益机构、医疗机构,也可能衍生到大健康领域的各种产业上,包括保健品、一站式众筹,实现引流以及购买服务和产品,这样的链条应该是它的发展基础模型。
 
其官网显示,90%的用户通过水滴保险商城完成个人首次在线投保,复购意愿达73%。
 
整个2020年,水滴保险佣金收入占其营业收入的89.1%。
 
图片来源:@水滴筹官博

从0到手握上亿流量,靠着“水滴众筹+水滴保险”的模式,水滴公司似乎在互联网保险行业中杀出一条血路。
 
但从目前的结果来看,慈善保险的生意似乎并不好做。
 
一方面,水滴筹向来分文不取的筹款服务费也结束了免费历史,撕掉了仅存一丝的公益标签。今年4月7日起,水滴筹正式向筹款人收取实际筹款金额的3%作为服务费,0.6%作为第三方支付平台的支付费,单个筹款案例最高收取不超过5000元。
 
对此,水滴官方表示,是为了覆盖一部分运营成本。
 
另一方面,业绩的年年亏损似乎也在宣告慈善保险的模式失效。

不仅是公益与商业的平衡难题,其过度依赖保险佣金收入的单一盈利模式也备受质疑。2021年年报显示,去年水滴公司营收达32.059亿元,但亏损达15.74亿元。

不止今年,2018-2020年间,水滴筹的净亏损额连年扩大,四年亏了26个亿。
 
一边是资本盈利的难题,一边公益玩法的质疑。在法律和道德边缘游走的水滴似乎走进了一条“死胡同”。

 
03
洗不掉的“原罪”
 
既便没有众筹“职业推广人”这一出丑闻,水滴筹的慈善生意似乎也带着原罪。
 
依托互联网为老百姓筹钱看病——这不正是人们印象中的公益吗?
 
水滴筹从一诞生起就与公益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毕竟缘于其自上线以来所对外展示的互联网公益属性实在太强烈了。

并且在营销层面也始终与公益捆绑。从连续多年举办“111小善日”公益盛典到打造品牌TVC诠释“汇小爱,成大爱”的水滴筹公益理念......

人们似乎很难找到水滴筹不是公益平台的理由。

图片来源:水滴筹官网

但其创始人沈鹏却多次公开表示,“很多人把我们当做公益组织,这是一个最大的误解”。

一面与迫切与公益捆绑打开公众认知,一面切割与公益的关系,水滴筹的发展充满了撕裂感。
 
从水滴筹的定位是借助商业的力量来帮助有需要的大病患者群体来看,它的确不是公益。
 
我们也能理解水滴公司商业化的野心和目的,毕竟就算是纯粹的慈善也不能只用爱发电。

但人们还是难以接受一个打着公益旗号的品牌在商界风生水起,更难以接受一个众筹平台登陆资本市场去上市。
 
即便它确实也帮助了不少大病患者获得了救命钱。但一个企业打着公益的旗号卖保险似乎有着天然地不正当性。
 
大众始终“固执”的认为,不容一丝瑕疵的慈善一旦沾染了商业就不可能“独善其身”。这一点水滴筹做不到,整个行业都做不到。
 
从2019年梨视频爆出水滴筹地推人员在医院扫楼式引导病患及家属发起水滴筹,对募捐金额随意填写,模板化撰写求助故事。

到2020年轻松筹和水滴筹的推广人员在医院门口发生冲突。到因平台审核不严屡屡爆出的筹款人炫富丑闻。再到这次的众筹“职业推广人”灰产。
 
图片来源:微博网友

一出出的丑闻不仅是对品牌形象的伤害,更是对整个行业生态的破坏,导致广大用户对求助案例真实性产生质疑,让其他筹款人更难获得帮助。最终使得公众对网络筹款的信任和热情不断消磨,整个大病筹款行业陷入衰退。
 
面对这个带着“原罪”的生意,水滴筹也在寻找新的出路。

开始布局新的业务板块,一个是好药付,通过与药企、保险机构及药房合作,帮助患者减少药品方面的自费支出;一个是翼帆招募,为临床患者招募平台。
 
但从可以忽略不计的营收占比以及一泻千里的股价来看,水滴筹的新故事并没有讲好。
 
如今,水滴筹面对的困境依然是如何在商业和公益之间做好平衡。
 
“公益引流+商业盈利”这一看似完美的模式,如果缺少了对利益的监管,只会延伸出人性丑陋的一面。
 
假如水滴筹再拿不出解决方案,未来一定是死路一条!

本文系首席营销官入驻KOL发表,转载请联系该作者

作者微信公众号:品牌头版(ID:ceozhiku)

0人觉得好看

已标记好看

我们将会为更多用户推荐此文章

声明: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首席营销官立场,转载此文章须经作者同意,并附上出处及文章链接。如果作者注明不能转载及需要授权的,请征求作者本人的同意!

说点什么

发表

最热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热门文章

更多
首席营销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