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首席营销官

正常登录

短信快捷登录

忘记密码
获取验证码
登录
极速注册

第三方登录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获取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滑动解锁
注册

三只松鼠:贴牌帝国的坍塌

转载   2023-07-12   09:06
0
0
0
83980

号称“国民零食第一股”的三只松鼠,这几年却过得有点烦。


业绩下滑、股东减持、频繁关店、还有各种食品安全问题缠身……似乎前几年的风光如今被一朝丢弃。


当互联网流量红利消失,崛起于线上的三只松鼠开始转型,与翱兰国际的合作工厂刚刚落地开业。


对于三只松鼠来说,这样的转型救得了如今的颓势吗?



01

困顿的三只松鼠


三只松鼠的困顿通过业绩展示得清清楚楚。


2022年,是近十年来三只松鼠首度营收、净利润双双下滑的一年,营收大降25%,净利润只剩下前一年的3成。


这已经不能用业绩下滑来形容了,业绩跳楼还差不多。


而再往前回望,三只松鼠就仿佛进入了减速带,跌跌不休。


2019至2021年,营收从101.73亿跌到97.94亿,再跌到97.70亿,直到2022年的72.93亿,虽然前几年下跌幅度不大,但也能从侧面反映一些问题。


图片

  图源:三只松鼠官网


毕竟当三只松鼠营收持续下滑之时,良品铺子、来伊份、盐津铺子、洽洽等同行业对手都在持续上涨。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在这样的业绩频繁下跌之下,三只松鼠的大股东们也坐不住了,开始频频减持。


自三年前公司首发限售股解禁起,三只松鼠的第二、第三大股东就开始接力式减持,三年来已先后九度披露减持计划,累计套现约30亿元。


甚至就在前几天,前次减持刚刚届满的第二大股东NICE GROWTH再抛减持计划,计划减持不超过三只松鼠6%股份。


大股东的频繁减持,不免引发市场对三只松鼠的持续关注。而在股价上,距离其约90元/股的高价,如今也十不存一,仅剩下19元/股左右。


图片

  图源:百度股市通


事实上,无论是业绩的下滑,股东的减持还是股价的低迷,最终都归结于一件事:三只松鼠,正面临转型危机。


众所周知,作为依靠互联网崛起的“淘品牌”,线上渠道是三只松鼠绝对的命脉。


但仅去年,三只松鼠在天猫系和京东系平台营收就分别下滑了32.99%和28.45%。


线下方面,三只松鼠在去年关闭了超500家门店,减员1880人,来自线下渠道的营收同比下滑23.9%。


线上失利、线下受阻,三只松鼠的形势不容乐观。



02

国民零食的诞生


三只松鼠的诞生,与天猫发展史息息相关


2012年,淘宝商城正式更名为天猫商城,借助这片沃土,阿里准备培育自己的“淘系品牌”。


也就是在这一年,看到了坚果市场分散的章燎原,创立了三只松鼠。


在天猫上线65天,三只松鼠就成为淘宝天猫坚果行业第一名;当年双十一,其再次夺得坚果零食类目冠军,成交额近800万元。


图片

  图源:三只松鼠官网


那时的三只松鼠,大概与前几年的元气森林类似,坐着火箭一般业绩蹭蹭往上窜,故事要比今天传奇多了。


2014到2016年,更是三只松鼠的高速增长时期,营收每年都能翻一番,翻到2019年上市的时候,其营收就已经正式突破百亿大关。


其实不仅三只松鼠,其他诸如百草味、良品铺子等也在这段时间崛起,吃尽了互联网的红利,而这些品牌也被统称为“互联网零食品牌”。


这也是章燎原赋予三只松鼠的定位,纯互联网食品品牌方向。


这样的定位在初期让三只松鼠吃尽红利,但很快问题来了,流量总有到顶的时刻,市场总有饱和的一天。


自2019年三只松鼠营收破百亿之后,其至今再也未能重回百亿巅峰,最高也不过在90多亿处徘徊。


流量越来越贵、对手越来越多,三只松鼠只好掏出更多的营销费用来保障自己的销量。


2018年到2021年,三只松鼠的平台服务及推广费分别为3.93亿元、6.6亿元、9.61亿元、13.26亿元。


几乎同样是每年翻一番,一番3亿元。


640 (4).png

  图源:三只松鼠官方微博


到最终,三只松鼠或许销量依旧高涨,但毛利率越来越低,大把钱都拿去做营销了。


对于三只松鼠来说,不做营销会死,做营销又不赚钱,这是一个难题。而难题的缘由,正是其“互联网零食”下的贴牌模式。


纯代工、只贴牌,就意味着自己的生产命脉永远都被别人握在手中。


换句话说,三只松鼠,没有核心竞争力。



03

贴牌帝国的坍塌


成也贴牌,败也贴牌。


所谓贴牌,就是产品由代工厂生产,然后套上品牌包装的OEM模式。自创立之初,三只松鼠采用的就是贴牌模式。


当初,章燎原曾自豪宣称“我们不生产零食,只是零食的搬运工”。


其实当时的三只松鼠,确实有自豪的资本。


作为一个初生品牌,贴牌模式能够大大减少风险、沉没成本更低,风险性更小。特别是在互联网经济的催化下,非常容易成就一个“网红品牌”。


图片

  图源:三只松鼠官方微博


举个简单的例子,当初的花西子、完美日记就是采用贴牌模式,再结合线上营销,短时间内就成为了国货美妆的黑马。


回到三只松鼠身上,产品由代工厂负责,其只需要负责营销与销售,结合当时互联网快经济风起,国民零食第一股就此诞生。


但贴牌不是万能的,当三只松鼠从一家初生企业晋级为零食巨头,贴牌模式的食安问题、利润问题就将成为一道枷锁。


毕竟对于品牌方而言,代工模式生产环节都在代工厂,三只松鼠无法控制,这直接导致了诸多食安问题的发生。


2022年7月,三只松鼠脱氧剂泄露致孕妇误食的新闻登上热搜。9月,又被曝出产品中吃出油炸壁虎。


黑猫投诉上,三只松鼠相关投诉量达千条以上。


另一方面,生产端不在自己手中,那么就无法在成本上进行优化,那么随着市场饱和、成本波动,三只松鼠想要维持销量,就必须不断投入更多营销费用。


图片

  图源:三只松鼠官方微博


也正是意识到了这一点,去年4月,三只松鼠宣布战略转型。过去轻资产模式下的贴牌零食帝国,正在逐步坍塌。相反,三只松鼠正在一步步为自身加重。


作为其运营模式转型的代表,三只松鼠与翱兰国际的合作工厂落地开业。显然,这场合作三只松鼠看中了对方的原料供应能力以及成熟的供应链,这对于今天的三只松鼠而言,是最欠缺的。


只是这场转型终究显得稍慢了一些,当越来越多人钟爱“代工厂平替”、认识到了贴牌真相后,三只松鼠还能挽回多少?


本文系作者授权首席营销官发表,转载请联系该作者

作者微信公众号:首席品牌观察(ID: pinpaigcbao)

0人觉得好看

已标记好看

我们将会为更多用户推荐此文章

声明: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首席营销官立场,转载此文章须经作者同意,并附上出处及文章链接。如果作者注明不能转载及需要授权的,请征求作者本人的同意!

说点什么

发表

最热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热门文章

更多
首席营销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