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首席营销官

正常登录

短信快捷登录

忘记密码
获取验证码
登录
极速注册

第三方登录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获取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滑动解锁
注册

350亿灰飞烟灭!“内娱顶流”救得了“奶酪一哥”吗?

原创   2024-05-20   16:10
0
0
0
12512

本文系作者授权首席营销官发表,转载请联系该作者

作者微信公众号:首席品牌观察(ID:pinpaigcbao)

作者 | 苏子秋     


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重视,买东西时看配料表已经成为一种习惯,植脂末、奶精、阿斯巴甜等令人闻风丧胆。


而反式脂肪酸更被大众视为健康的头号公敌,不少人直接把含有反式脂肪酸的食品打入了冷宫。


最近,有“奶酪一哥”之称的妙可蓝多就深陷“含有反式脂肪酸”的争议,相关话题登上热搜,引发了广泛讨论。


几乎同一时间,妙可蓝多官宣了顶流明星王一博担任品牌代言人,并推出了一系列新品。


一边是网友对产品品质的大肆质疑,一边是王一博粉丝纷纷举证为品牌平反,妙可蓝多的“反式脂肪酸事件”,难道要成为真假难辨的罗生门?



01

妙可蓝多深陷“反式脂肪酸”风波


“很高兴能与@妙可蓝多Milkground 一起开启奶酪新世界,分享奶酪的营养与美味!”在成为妙可蓝多代言人的官宣微博上,王一博表达了这样的态度。


▶  图源:@王一博


为了迎接这位全新的代言人,妙可蓝多还推出了花酪棒、鳕鱼奶酪条、慕斯奶酪杯三大新品,在品类和口味上都进行了焕新升级。


▶  图源:妙可蓝多官微


只是,这位新代言人给品牌带来的商业价值还没真正发力,#妙可蓝多反式脂肪酸#就登上了热搜榜。


某博主的举证,是一张妙可蓝多的产品配料表照片,其中“食用油脂制品”赫然在列,并标注“食用油脂制品”就是反式脂肪。


▶  图源:小红书


一般情况下认为,反式脂肪酸的摄入量与心血管疾病、乳腺癌和结肠癌等癌症的发生呈正相关,这显然与品牌宣传的“营养”背道而驰。


再加上妙可蓝多旗下有多款面向儿童的奶酪棒产品,不少宝妈、宝爸开始质疑含有反式脂肪酸的妙可蓝多是否会危害孩子健康,有人对此痛心疾首,“这么大的品牌竟然坑害孩子?”



家长对反式脂肪酸有警惕值得提倡,不过,随即有网友表示,这款带有“食用油脂制品”标签的产品其实是妙可蓝多的一款芝士碎,并非孩子爱吃的奶酪棒。


而根据科普,食用油脂制品是指以植物油或动物油脂为原料,通过加工制成的各种食品用油脂,该类产品被广泛应用于食品行业,用于提升食品的口感、风味、质地和保质期。


食用油脂制品如果经过部分氢化处理,可能会含有反式脂肪酸,但并不是所有食用油脂制品都经过这样的处理。


换句话说,食用油脂制品不一定都是反式脂肪酸。这或许是妙可蓝多芝士碎包装上没有写明“反式脂肪酸”的原因。


此外,不少王一博粉丝在收货后晒图表示,她们购买的花酪棒等产品的配料中,并不含反式脂肪酸。


▶  图源:微博



02

“奶酪第一股”的起起落落


即使从“反式脂肪酸事件”中沉冤得雪,妙可蓝多的日子不见得有多好过。


而从风光无限到跌入低谷,妙可蓝多只用了三年时间。


我们先把时间线拉到2001年,当时一家名叫“吉林广泽”的地方乳企成立了。


2007年前后,吉林广泽创始人柴琇在走访中发现,奶酪行业在中国市场潜力巨大,便开始布局奶酪业务,在蒙牛、伊利、光明、三元等一众乳企巨头的压制下,找到了自己的细分赛道。


2015年,吉林广泽收购了成立于1998年的妙可蓝多(天津)食品和达能上海工厂,开始了向全国范围内的扩张。


2016年,吉林广泽在A股上市,成为A股唯一一家以奶酪为核心业务的上市公司,并在2019年正式更名为妙可蓝多。


▶  图源:妙可蓝多官微


上市之后,妙可蓝多的业绩迎来了空前增长,到了2021年,妙可蓝多股价更是暴涨,创下每股84.5元的最高纪录,市值一度直逼435亿元。


业绩方面,2018-2021年,妙可蓝多同比增速分别为24.82%、42.32%、63.20%和57.32%,净利润同比增幅基本都超过了100%,可以说是飞速增猛,其奶酪业务的毛利率最高达到了48.51%。


2021年,蒙牛还通过定增及增持成为了妙可蓝多的控股股东,但好景不长,蒙牛并没能成为妙可蓝多的可靠“靠山”。


2022年,妙可蓝多的营收开始暴跌;2023年, 其营业收入为40.49亿元,同比下降16.16%,净利润率也下滑了45.01%,为近三年最低;2024年第一季度,妙可蓝多营收持续下滑,财报显示其营业收入为9.50亿元,同比下降7.14%。


▶  图源:妙可蓝多官微


股价方面,自2021年5月底冲上84.5元/股最高点之后,妙可蓝多在资本市场就一蹶不振,截至5月19日收盘股价报15.25元/股,总市值仅剩78.57亿,市值蒸发约356亿元。



03

重营销,轻研发?


事实上,消费者对妙可蓝多的品质提出质疑,并非没有道理。因为在食安问题上,妙可蓝多曾经犯过错误。


2022年6月,上海消保委曾对市场上12款不同品牌奶酪片进行评测,结果显示,全部样品都存在“高钠”的问题,其中就包括妙可蓝多芝士片(原味)。


▶  图源:小红书


除了钠含量过高,妙可蓝多芝士片(原味)在两大关键营养成分蛋白质和钙上的含量让人大失所望,其中蛋白质含量为13.4g/100g,钙含量是452mg/100g,在榜单上均排名倒数第二。


宣称“营养和美味”的妙可蓝多,却在营养成分上如此敷衍,不免让人怀疑,这只是品牌营销的噱头,在产品研发时并没有放在心上。


而从财报可以看到,“重营销,轻研发”不是消费者的被害妄想症作祟。


数据显示,2018年-2022年,妙可蓝多的广告促销费分别为1.05亿元、2.01亿元、5.61亿元、9.06亿元、12.19亿,5年间营销费用增长超1000%。虽然2023年有所下降,但依然高达9.39亿。


6年砸下近40亿,妙可蓝多在营销上的成果有目共睹。


比如被诟病的洗脑电梯广告,妙可蓝多根据《两只老虎》改编的“妙可蓝多,妙可蓝多,奶酪棒,奶酪棒,高钙又营养,陪伴我成长,真美味,真美味”就曾让人抓狂。


▶  图源:微博


抓狂的是大人,却馋哭了电梯里的小朋友,这支广告还曾在央视全天播放,让妙可蓝多奶酪棒火遍全国。


为了赢得小朋友的芳心,妙可蓝多还通过和儿童最喜欢看的动画片《汪汪队立大功》合作,将汪汪队形象印在包装上,再通过集卡等形式,带动了奶酪棒的销量暴增。


▶  图源:妙可蓝多官微


只是,在营销上疯狂砸钱的妙可蓝多,在产品研发上却相当“抠门”。


财报数据显示,2021年-2023年,妙可蓝多研发投入费用分别为4009万、5122万、4554万,分别占营收仅0.9%、1.06%、1.12%。


此次官宣代言人王一博,相信代言费用又是一笔不小的开支,而在此之前,妙可蓝多的代言人一直是孙俪。


代言人的焕新,标志着妙可蓝多开始向年轻消费群体和高端消费市场发起冲击,王一博成了救命稻草。


只是,不知道妙可蓝多是否考虑到,年轻一代是更加重视食品安全的一代,过硬的产品,才是赢得年轻人喜爱的王道。


在“反式脂肪酸”引发争议时,我们也看到了部分消费者反映的其他问题,如黄油发霉、芝士煮不化等等。


▶  图源:小红书


还是希望妙可蓝多能在产品研发上多下些功夫吧。


不然,即使今天能在反式脂肪酸上逃过一劫,有一天也可能在其他问题上大翻车。


*编排 | 三木  审核 | 三木


0人觉得好看

已标记好看

我们将会为更多用户推荐此文章

声明: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首席营销官立场,转载此文章须经作者同意,并附上出处及文章链接。如果作者注明不能转载及需要授权的,请征求作者本人的同意!

说点什么

发表

最热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热门文章

更多
首席营销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