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首席营销官

正常登录

短信快捷登录

忘记密码
获取验证码
登录
极速注册

第三方登录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获取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滑动解锁
注册

泡泡玛特卖“阴间丑娃”,把迪士尼打懵了

原创   2025-04-29   11:22
0
0
0
47328

本文系作者授权首席营销官发表,转载请联系该作者

作者微信公众号:顶尖广告

作者丨杨阳



01


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 “鸡蛋” 要抢。


最近,泡泡玛特Labubu 3.0系列正式开启线下发售,引发空前的抢购热潮。


即便是抢到线上盲盒,去线下提货,也依然要排近两个钟。


“挤不进去,根本挤不进去”,有种提前感受五一出行人从众的窒息感。


图源:小红书网友


当然,少不了那套熟悉的流程。


消费者拼手速在手机上抡出火星子,各大黄牛也忙得不可开交。


从泡泡玛特官方小程序进入排队抢购通道,系统页面显示现在在售的3.0系列新品已经是6月15日发货的预售,并且还不一定能够排到。


在“一娃难求”的情况下,在二手交易平台,已经出现不少“全新转让”的现货,并且均有不同程度溢价。


以端盒(购买一系列六盒)为例,原价599元的端盒被炒到1000元—2000元左右,而单个99元的盲盒普遍溢价20元-60元左右,而隐藏款则有卖家出价到1220元一个。


图源:闲鱼app


上次被炒得这么热的盛况,还是去年发售的Labubu与Vans联名款,发售价为599元的潮玩在二手市场上最高已经涨价到3万元左右一个,摇身一变奢侈品。


图片

图源:得物app


虽然身价相近,但与Vans联名款收获全网好评不同,这一次Labubu 3.0系列的口碑疑似“翻车”了。


在泡泡玛特官方宣传片中,Labubu鲜活的形象让人看着不自觉扬起了嘴角。



超乎所有人意料的是,竟上演了一场大型卖家秀与买家秀的“翻车现场”。


不少网友在小红书发帖称,还没从抢购成功的激动中缓过来,看到实物的那一刻心就拔凉了。


被丑到无语后狂笑不止的:


图源:小红书@人型电脑GOBLIN


要用一辈子去治愈的:


图源:小红书@咕噜


前方高能直接丑哭的:


图源:小红书@星潮起点


不禁开始怀疑人生,那当初这么努力排队抢购算什么?只能算自己勤奋。。。。。。


网友们也坐不住了,加入“开麦”行列。


五颜六色的造型,真的不是杀马特葬爱家族回归了?



谢谢Labubu告诉我,没事真的不要瞎折腾染发,也太显黑了。



看到晒图开始庆幸没有抢到了,同时保住了钱包和好心情。



每次都说丑,但每次都被抢光,这大概就是新型“虐恋”。



还有人开始给自己洗脑,看久了就习惯了,娘不嫌娃丑,真的笑不活了。



又贵又丑的Labubu 3.0系列,让泡泡玛特赢麻了。



02


你笑抢Labubu太疯癫,泡泡玛特笑你看不穿。


事实上,你买不到的Labubu,泡泡玛特靠它赚了30亿。


去年泡泡玛特财报显示,Labubu带来30.4亿元收入,同比暴增7倍多,收入超过公司最知名IP——Molly,成为最强“扛把子”。


有些朋友可能不知道Labubu是什么,但相信你一定看到过这个丑萌的卡通形象。


图源:泡泡玛特


长着尖尖小耳朵,恶魔般的大眼睛,咧着9颗獠牙,看起来邪恶又鬼鬼祟祟,颠覆了传统盲盒ip可爱软萌的形象。


虽然外表“阴暗”,但内心善良温柔,这种反差感精准踩中Z世代的审美点,契合想要变得稀缺又不失个性的自我表达向往。


“正是因为Labubu奇奇怪怪,古灵精怪,才让我深陷其中。”


它们有不同的配色、尺寸,甚至配有不同的衣服和配饰。


图片

图源:泡泡玛特


这种多样化设定是盲盒玩法的基本操作,也为“隐藏款”的饥饿营销提供了土壤。


要知道,每一款“隐藏款”的诞生,都伴随着潮水般的购买热潮。


越是一“盒”难求,二级市场的溢价炒作与黄牛囤货就越是疯狂,Labubu可以称得上是年轻人的“塑料茅台”。


图源:泡泡玛特


那么,Labubu是如何爆火的呢?


作为集大成的热门IP,Labubu重点推大娃、萌粒、周边等年轻人追捧的产品形态。


尤其是搪胶毛绒系列,相比于传统PVC材质摆件,多了毛茸茸的手感,眼睛、关节还可转动,能给娃DIY穿搭、带娃上班,体会“养娃”的快乐。


图源:小红书网友


除了“丑萌”情绪消费,和成熟的盲盒运营机制推波助澜外,最重要的是Labubu搭上了“奢侈品包挂”的流行风。


顶流潮玩的横空出世并不是新鲜事,但很少有像Labubu 这样的 IP能够与以爱马仕为首的奢侈品文化产生千丝万缕的交集,形成国际化的时尚影响力。


有小红书用户分享自己购买爱马仕饼干色Kellydoll 手袋来搭配 Labubu 的经历,“为了Labubu 我又花了 30 多个 W。”


Labubu 能与奢侈品共享圈层、打入时尚圈,根源在于二者遵循相同的消费逻辑。


图源:@willamazing


热门款一货难求,想快速入手就必须支付溢价,而消费者愿意为这种溢价买单,正是因为奢侈品所赋予的“高贵身份象征”标签。


在Tiktok 上,#StylingMyBagwithLabubu(用 Labubu 搭配我的手袋)的话题下拥有超过 110 万篇内容。


图源:Tiktok


过去热衷在网上晒爱马仕稀有皮的“养马人”,如今必须得集齐全套“Labubu 色”的铂金包搭配玩偶包挂才算得上真正有实力。


而这种稀缺性IP特质,也获得了潮流名人们的青睐。


无论是泰国公主思蕊梵、顶流女明星Lisa 和 Dua Lipa等为代表的名流 icon,还是 Perfect 杂志主编Bryan Yambao等圈内人,都热衷将 Labubu 挂在他们的新款奢侈品手袋上。


今年2月,天后级女歌手蕾哈娜在洛杉矶机场被拍到拥有一只粉色Labubu“包搭子”,被网友戏称是“Labubu闯美成功”。


图源:小红书


在名人效应的加持下,Labubu无差别席卷全球,从东南亚火到欧美市场,造就了中国潮玩出海叙事的成功典例。



03


提及泡泡玛特,总绕不开迪士尼。


这是因为,泡泡玛特曾多次强调企业愿景是“做中国的迪士尼”。


但从现状来看,泡泡玛特走了一条与迪士尼完全相反的道路。


迪士尼的每个经典 IP 都依托着完整且深厚的叙事体系,从家喻户晓的米奇米妮、跨越时代的《狮子王》到风靡全球的《冰雪奇缘》……


图源:迪士尼


这些角色形象背后都承载着勇气、责任与爱等深刻内涵,成为观众情感共鸣的载体。


反观泡泡玛特,在 IP 内核构建上并未投入太多精力。


目前呈现的角色特质,大多仅限于官方资料里的简短描述,市场上鲜少能看到关于 labubu 等形象更深层的文化挖掘,其内涵单薄程度可见一斑。


以最新推出的 3.0 版本Labubu 宣传片为例,甚至未完整诠释七种配色对应的象征意义,叙事留白过于突兀。


图源:泡泡玛特


这种内容层面的缺失,直接体现在线下场景的体验断层。


当泡泡玛特去年开乐园对标迪士尼时,因角色故事线的贫瘠,游客难以获得沉浸式互动体验,仅将其视为普通的“打卡式游乐园”。


图源:小红书@momo


无法建立深层次的情感联结,自然难以形成稳固的用户忠诚度。


在信息爆炸的数字时代,泡泡玛特或许意识到深度内容运营的高成本,转而选择以视觉设计结合饥饿营销的策略快速扩张,成功搭建起 30 亿规模的商业版图。


这种模式的商业价值毋庸置疑,却也暴露了其与迪士尼在 IP 运营逻辑上的本质差异 ——


前者依赖即时性消费刺激,后者依靠文化内涵沉淀。


不可否认,泡泡玛特的商业路径在短期内实现了惊人突破,但若想真正跻身“中国版迪士尼”的行列,仅凭流量驱动的商业模式远远不够。


在 IP 价值的长线构建上,这家潮玩巨头还有漫长的道路需要探索。


0人觉得好看

已标记好看

我们将会为更多用户推荐此文章

声明: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首席营销官立场,转载此文章须经作者同意,并附上出处及文章链接。如果作者注明不能转载及需要授权的,请征求作者本人的同意!

说点什么

发表

最热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热门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