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气森林被钟薛高吓坏了

元气森林被钟薛高吓坏了

原创 2024-03-15 11:50
20876
Jerry
Jerry

这可能是整个新消费品牌的噩梦。


3月11日,上海市嘉定区人民法院向钟薛高食品(上海)有限公司发布了一则限制消费令,限制消费人员姓名为林盛,即钟薛高法人。消息一出,钟薛高再次登上热搜。


根据天眼查法律诉讼信息显示,因未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给付义务,钟薛高食品(上海)有限公司及其法定代表人林盛被限制高消费,涉及仲裁案件。案件流程信息显示,今年2月,钟薛高食品(上海)有限公司已因此案被强制执行81万余元。


这个一度风头无两的新消费翘楚,走到如今的地步,虽令人感到唏嘘,但整个新消费品牌在过去一两年就呈现了溃败之势。从起初部分品牌的估值、市值层面的缩水与崩盘,到如今的明星公司跌下神坛,似乎存在某种不可逆的轨迹。


作为立志成为“中国可口可乐”的元气森林也未能幸免,原先官网上写的“元气森林是一家互联网创新型饮品公司”,现已改为“是一家致力于为美好生活创造健康好产品的中国食品饮料企业”。


可见,在被下沉市场一顿爆锤之后,元气森林正在试图逃离“新消费”,避免走上钟薛高的老路。



点击下方名片,关注金角财经,我们将为你剖析更多社会热点,拆解经济事件背后的逻辑。



01

别了,新消费


进入到2024年之后,新消费品牌几乎集体哑火。


且不说目前陷入种种危机的钟薛高,就连曾定义新消费概念的元气森林、喜茶等标杆品牌,都陷入了沉寂,在舆论场上的声量有限。


有相关媒体披露,元气森林在2021年和2022年的销售目标分别为75亿元和100亿元,但是由于气泡水业绩下滑,2023年的总销售额不到70亿元。以及2022年产品部门50%以上的人员被优化,措施一直持续到去年。


2023年双十一购物节期间,元气森林在综合电商和直播电商水饮品类销售额榜单上,分别位列第九名、第七名,已经难复巅峰时期的霸气。


在元气森林以及新消费起势的阶段,它以互联网思维做产品,同时依靠着健康产品理念和新潮营销方式,迅速赢得年轻消费者的青睐,一时扰乱了整个饮料市场。其中,便利店、线上电商等渠道是其主阵地。


但在进攻下沉市场的夫妻店、小卖部以及商超之时,就要倚重传统销售体系,此前信奉的互联网玩法难以奏效。对此,元气森林创始人唐彬森曾发出感叹:“长期来说,依托经销商发展我们的销售网络才是正道,所谓的去中心化,这种互联网思维是毒药,对销售理解不够。”


现在来看元气森林的渠道建设,基本上通过一系列的改革,已经步入正轨。


2023年开始,元气森林开始彻查全国销售体系内存在的问题,大刀阔斧进行整顿。元气森林内部围绕销售体系,开启了一波大整顿,辞掉违规的销售,更换营销中心一号位,由范军带队,成为元气森林新的营销负责人。


在范军的操盘之下,元气森林向传统饮料公司看齐上,效仿农夫山泉等品牌早期开拓市场的打法,“共建人才”模式,通过精细化对终端的把控,扩张终端人才团队,优化整体销售团队。


甚至是唐彬森,都开始效仿传统饮料品牌的那套“老派”做法,即身体力行地频繁拜访各路经销商,开始蹭酒局、递华子和陪唱歌。


从现在的业绩反推可见,即便渠道如此发力,依旧未能打开下沉市场的局面,一系列的渠道改革并未让下沉市场形成新的助力点。


那么,元气森林业绩乏力的锅,就只能产品来背了,即元气森林的产品与下沉市场的气质不搭。根据欧睿国际的数据,1997-2022年软饮料市场规模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了10.83%,保持高速增长,2022年中国软饮行业规模已达5831.59亿元。


也就是说,饮料市场尚在快速扩容阶段的增量状态,但元气森林作为新玩家却在2022年遭遇了增长停滞,在2022年集中发力的下沉市场并未带来市场增量。


根据亿欧智库《2023中国无糖茶饮行业白皮书》,在一线和新一线城市中,近半数消费者已经是无糖茶饮的深度人群,且近半年中有超过50%的消费者购买频次增加。但在三线及以下城市,只有三成左右的消费者在半年内购买频次增加,且半年内新用户和近半年内购买更少的用户都明显多于一二线城市。


虽然《2023中国无糖茶饮行业白皮书》并非碳酸饮料的研究报告,但也明确指出了下沉市场不仅没有糖分焦虑,还有着表里如一的松弛,这意味着元气森林在产层面上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



02

梦魇般的可口可乐


元气森林陷入疲态,从面子上看,是元气森林尚未找到开拓下沉市场的节奏;从里子上看,是元气森林无法撼动可口可乐定下的“饮料指数”。


可口可乐对于整个国内饮料市场来说,有着类定价指数的意义。


无论是元气森林这样的新贵,还是统一、康师傅这样的老牌玩家,都要以可口可乐为参照物进行定价。基本上,产品要叠加更多的概念与故事,才有底气制定高于3元的售价。


这样一来,下沉市场的博弈就变成了元气森林的概念与故事,值不值得高于3元的售价,即“0糖”概念到底在下沉市场值几个铜板。从目前的市场反馈来看,下沉市场由于缺乏足够的糖分焦虑,短期内的确难以对“0糖”概念买单。


这样一来,就让元气森林必须拿出3元的定价来与可口可乐等传统饮料势力直接硬碰硬,才有机会在下沉市场立棍。


但从双方的力量对比来看,元气森林的确没有底气去硬刚传统势力。


可口可乐的底气是来源于包括品牌心智、销售渠道、生产灌装在内的全面市场教育,以生产灌装为例,是以可口可乐为基础生产参数进行定价,其中包括灌装难度、订单规模、原材料成本等方面,遵循着比可口可乐的订单综合难度更大就收费更高,反之收费更低。


即便是元气森林这样的新消费品牌采取自建工厂的方式,但在投入成本、产能设计、选址逻辑等方面,都是以可口可乐为基础参照物。可以说,饮料市场的江湖中没有可口可乐,但又处处有着可口可乐。


加上元气森林的产品在采购成本、灌装难度以及包装成本上均要高出一个配方用了上百年,一个包装模具至少要用五六年的可口可乐。


更为致命的是,可口可乐短期内并无大肆提高售价的规划,使得元气森林的“0糖”概念还是要高出可乐2、3元的售价,降低了下沉市场的购买欲。况且,对于农夫山泉、统一、康师傅等以控制供应链成本为出发点开拓市场的品牌来说,在整个市场仍有增量空间的情况下,相对“固化”的市场结构要比出现诸多不确定性的X因素的市场要更加牢靠。


也就是说,整个饮料市场的大盘是倾向可口可乐去维系的市场体系,3元可口可乐的存在,对于元气森林就是梦魇般的存在。



03

逃离新消费


作为新消费的翘楚,元气森林在依靠投融资的热钱狂飙突进6年之后,在估值已经逼近千亿元人民币的情况下,急需向市场证明自身的盈利能力。


消费领域资本如潮,开始于2019年。2020年疫情之后,大家明确地称这个趋势为“新消费的投资”。它成了投资圈一个主流赛道,一众消费品牌给扣上了新消费的帽子来颠覆这个世界。


或许,在唐彬森、聂云宸等新消费品牌的掌门人此前大谈颠覆与创新之时,并没有考虑到消费力会有增长乏力的那一天。


简单点理解就是,人就那么多,口袋里的钞票也就那么多,即便是最大限度地抽干所有,也很难凭空拿到超过口袋里的资金上限。


更何况,消费降级是当下消费市场的主旋律,用户从追求品质化到追求性价比,最明显的表现就是拼多多的营收增速远超电商大盘,2023 年上半年,全国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 10.8%,同期拼多多营收同比增速高达 62.8%。


在消费力增长乏力的情况下,新消费品牌的业务模型就失去了底层架构的支持,毕竟诸多资本入局的分析模型,其前提就是依靠消费力持续上涨来释放消费升级的红利。


东方财富旗下金融数据平台Choice的统计显示,2023年新消费领域完成了657起公开融资,撇除公开募股总融资金额为353.9亿元。对比之下,2022年这两项数据分别为871起和604.3亿元,2023年的同比跌幅分别达到24.6%和41.4%。


一众曾经的头部新消费品牌,开始将“新”字摘掉,回归到普通消费品牌的概念,纷纷采取降价自救。毕竟,对于大多数的消费者来说,低价是挽回购买欲的最简单粗暴的方式。


以奈雪、喜茶为首的高端新茶饮品牌,将降价行动延续了整整两三年之久,通过开放加盟、降低高单价产品占比等方式融入消费降级的大潮。曾经以高端定位为荣,被不少媒体、消费者揶揄为“零食界爱马仕”的三只松鼠,也开启了轰轰烈烈的“高端性价比”运动。


但对于元气森林来说,逃离新消费并非易事,毕竟所处赛道有着“可口可乐指数”的制约。不像奈雪、喜茶一般这种具备定义新茶饮的能力,整个产业的上下游链条是愿意为其进行调整。


更何况,元气森林在去年推出2.0版本可乐,唐彬森亲自站台,并宣布在全渠道铺开,定价高于可口可乐30%。高调进入可乐市场,意味着元气森林将直接面对“可口可乐指数”的影响,产业链上下游的各类隐形制约条款将压缩元气森林的定价空间,除非通过投融资渠道拿到大笔融资款项来烧钱扩充市场。


已目前的市场反馈来看,元气森林的可乐产品并未取得比肩当年推出气泡水时的盛况,难以称得上是爆款产品,这就意味着在元气森林优势的一二线城市中,元气森林没有扮演好去蚕食对手市场份额的角色,而是延缓或阻止友商推出的新品对于自身腹地的进攻。在相对弱势的下沉市场中,依旧无法解决消费者不想去为糖分焦虑去买单的现象。


换言之,元气森林就是通过采取预备队更换前线作战部队的做法,再辅助相应的市场营销来保持自己的基本盘。


曾经吃尽新消费红利的元气森林,在品牌调性已经拔上去的情况下,如今想做一个普通的饮料企业,是真的很难。


本文系作者授权首席营销官发表,转载请联系该作者

作者微信公众号:金角财经(ID: F-Jinjiao

0

人喜欢

0

人收藏

0人觉得好看

爱你么么哒!

我将会为更多用户推荐此文章

声明: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首席营销官立场,转载此文章须经作者同意,并附上出处及文章链接。如果作者注明不能转载及需要授权的,请征求作者本人的同意!

累计评论 0

写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注册
后参与讨论
登录首席营销官

正常登录

短信快捷登录

忘记密码?
获取验证码
登 录
极速注册

第三方登录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获取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