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首席营销官

正常登录

短信快捷登录

忘记密码
获取验证码
登录
极速注册

第三方登录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获取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滑动解锁
注册

网约车那么多,为什么出事的总是滴滴?

原创   2021-03-19   11:30
0
0
1
117436

十几年前,打车市场还是出租车的天下。


网约车的出现,改变了这种局面,尤其是巨头滴滴。

带着“滴滴一下,美好出行”的品牌初心,2012年,滴滴横空出世。为用户解决了“打车难、打车贵”的难题,也给了出租车重重一击,原本“店大欺客”的出租车因为滴滴的出现变得收敛了许多。

但近年来,频发爆发的乘客人身安全事件,让滴滴“美好出行”的初心变成了一种讽刺。

3月14日,滴滴司机因与乘客发生口角情绪失控,反复撞击乘客致死案件,再次引发了不小的轰动。

为何滴滴总出事?


滴滴又出事了

 

这两天,滴滴又出事了,这一次比之前的凶杀案更让人揪心!


3月14日凌晨2点左右,张某在朋友家打完牌出来,他打了一辆滴滴准备回家,当时与他一起乘车的还有他的女朋友。

 

由于张某在滴滴平台留的电话号码现给其父亲在用,怕深夜吵到老人休息,张某在司机到达前发短信提醒司机不要打电话联系。

 

这个订单是司机高某接的,不知是没有看到短信还是什么原因,司机到达上车地点后,还是打了电话联系他。

 

于是,张某及女友上车后,责怪司机打电话吵醒熟睡的家人,而司机也不认为自己有错,双方随后发生了激烈的争执和口角。

 

盛怒之下,司机高某明确表明不想载张某和他女友了,要他们下车。

 

这个时候,乘客张某也是火大,他负气下车之后,将手中喝过的绿茶瓶子狠狠砸向高某的车,听到“咚”的一声响。



这个时候,本来已经准备走的司机,突然情绪彻底失控,他像疯了一样,掉头开车狠狠撞向张某和他女友。

 

这个司机撞人有多狠呢?

 

据死者的家人交代,第一次撞人之后,张某被撞飞到墙上,女友被撞飞到路边(轻伤),而司机再次倒车撞向张某,几次倒车撞人之后,张某被司机活活撞死。

 

整个过程,张某的女友都看到了,她回忆说:司机当时不止三次倒车撞人,她当时被吓傻了,从未见过如此恐怖的画面。

 

随后,司机在现场报警,当时张某还有生命体征,但经抢救无效去世。


事情一曝光,网上舆论一片沸腾。



尽管滴滴做出了回应,第一时间配合公安机关调查,同时谴责该次事件的行为人,但这似乎已经是马后炮了。

 

从滴滴的通告中不难看出,滴滴想尽可能的甩锅,但这一次估计很难。


以往多起恶性事件只发生在顺风车上,而这一次是专职司机。这个专职司机虽然获得了相关从业资质,但该滴滴司机车辆并未获得营运许可,滴滴在通告中绝口不提此事。



从我国出租车行业相关行政法规看,我国交通部、运输部认可的运营方式只有长途客运、旅游巴士、出租车和汽车租赁四种方式。而专车属于汽车租赁和劳务代驾的合体,即网络平台公司招募私家车主和车,车辆挂靠汽车租赁公司,司机签订劳务派遣合同。


说白了,“滴滴专车”其实就是黑车。


为什么出事的总是滴滴?

 

从2016年5月“24岁女教师被抢劫杀害“事件,到2018年4月的“滴滴打人”事件,再到5月的“空姐遇难”事件,滴滴安全事故就没断过。


那么问题来了,网约车那么多,为什么偏偏滴滴三天两头出事?

 

首先,没有形成行业规范。

 

在八九十年代,出租车司机是一个高危职业,甚至在十几年前,司机们为了防止刺杀、劫持,还会在驾驶室周边焊上一个铁笼子用来保护自己。那为何现在出租车的“铁笼子”少了?因为出租车行业越来越规范了,行业从业者之间的关系也越来越稳固了。

 


司机们在同一个公司工作,有固定的圈子;有群体认同感;全车多个定位;实时车内监控连线;一起参加固定的教育培训;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职业互助......因为行业变得规范,所以,一方面出租车行凶的可能性在下降,另一方面,坏人盯上传统出租车的危险度也在下降。

 

而反观同一行业、不同盈利模式的滴滴,它频繁出事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商业模式基因”太散碎



滴滴没有稳定的司机圈子,无法对这些散碎的司机们进行强有力的管理和培训。对于出租车司机来说,这是一种长久的职业;而对于滴滴司机来说,这只是一种外快方式。职业有准则,而来钱方式形不成准则,所以滴滴服务者优质比例就不够。


其次,商业逻辑漏洞百出。

 

滴滴问题集中爆发几乎是肯定的,因为他的商业逻辑就存在很多漏洞。

 

滴滴采用的是C2C模式,这种模式最大的问题就是缺少有效的监管机制。只要注册成为滴滴司机就可以接单,而且这种平台进行的审核都是非现场审核,仅仅是把相关证件和一部智能手机捆绑在一起,但证件是可以造假的。



不仅证件可以造假,不合规的营运车辆经过一番“操作”,也能变成合规车辆。有些营运车辆的车龄马上就要超出滴滴平台规定的年限,但是司机不需要重新购买营运车辆,只需要找一个会PS的朋友,将行驶证上车辆的注册日期PS一下,轻轻松松便通过了滴滴平台的审核。


司机注册漏洞重重,营运车辆注册蒙混过关,这样的滴滴网约车,不出安全问题简直是滑天下之大稽。相比之下,诸如曹操专车、首汽约车等出行服务商在这一方面则远远要优于滴滴。譬如,曹操专车将司机平台化,每一个司机都是专职司机,平台约束力更强,相比“下班后跑滴滴”的私家车主更容易监管。



作为网约车巨头,滴滴的审核制度这么差?


不,不是审核制度的问题,是滴滴畸形商业逻辑的锅。


对于滴滴来说,做中国市场的奇招,不在于质量的打磨,而在与“快速占领高地”的商业逻辑。


中国打车出行,是一块超级大的蛋糕,资本市场很多游资都注视着它。因此,滴滴从一开始的烧钱,到现在的所谓“市场垄断”,他的追求就三个:1、快;2、赚;3、快赚。


疯狂吸引资本追求快速发展的滴滴,无暇顾及自身商业模式存在的诸多风险。细胞分裂不求质量,求速度,分裂着分裂着就畸形了。


从网约车乱战中厮杀出来的滴滴,在一家独大之后没有了危机感,当业绩成为了一家公司最大的追求目标时,问题就会接踵而至。


最后,处罚不痛不痒,难长教训。

 

假如出现此类事故,在惩罚程度上,职业出租车惩罚是驱逐出行业而网约车的惩罚轻如毛毛雨。

 

滴滴每次出事都积极配合,接受处罚,也及时交罚款,但之后关于平台的整改就没有下文了。只要特定时间段内的违法收入大于被罚款总额,那么,这种非法经营行为依旧是“有利可图” 的,滴滴当然会倾向于保持违法经营状态。

 

更重要的是,这种网约车平台长期非法经营且所得收益巨大的行为,目前尚未被予以刑事处罚的案例,使得以滴滴为首的网约车平台有了“不怕罚”或“罚了无痛无痒”的错觉。

 

基于这些原因,滴滴想不出事都难!


滴滴会“改过自新”吗?


事实证明,滴滴既无力保护乘客的安全,也无力保护司机的安全。

 

未来这样的恶性事件还会发生吗?对不起,会

 

就像房地产,城镇化的需求还旺盛,那么某个房产商受挫,房价也是依旧傲视群雄的。滴滴是一个约车品牌,而约车市场还非常旺盛,不可抑制。仍然是“出行服务业”的一种,恶性事件仍旧会在这种“两头必须都优质”的窘境中发生。

 

这也涉及到一个“行业涤荡”的问题,就是一个新兴行业,开始的时候都想着抓热钱,中间会起很多尘埃、很多令人咂舌的事件。但是会随着市场格局的稳定和形成,慢慢地才尘埃落定。慢慢地才规范起来,这个“涤荡”的过程,每个行业往往都伴随着血与火。


“海恩法则” : 每一起严重事故的背后,必然有29次轻微事故和300起未遂先兆以及1000起事故隐患。滴滴公司若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其资本垄断、剥削的本质,这样的事故只能说仅仅是一个开始,而不是结束。

 

滴滴能改好吗?它本身有能力改好吗?



我想它是有的,但是估计不会。为什么?

 

竞争者不会给它多少时间来细改、来打磨。


资本一旦停下来等灵魂,那其他的游资就会迅速来瓜分它的口袋,这也就是为什么资本和“灵魂”之间永远有这么一段距离的原因了。


一部关于超级英雄的电影结尾曾经有过这么一句话:“能力越强,责任越重。”这句话不论是对个人还是企业来说都适用。


如果一家企业只关心眼前的利润,而忽视肩上的社会责任,可以预见的是,它终将会被大众所摒弃。


事情发生后,家属要求滴滴整改,实际上,整改只是一个开始,滴滴要重拾公众的信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希望滴滴一下,真的是美好出行,而不是亡命旅途。


互动话题:

经过此次事件后,你还会选择滴滴出行吗?


首席营销官原创,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作者微信公众号:品牌观察报  (ID: pinpaigcbao)


1人觉得好看

已标记好看

我们将会为更多用户推荐此文章

声明: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首席营销官立场,转载此文章须经作者同意,并附上出处及文章链接。如果作者注明不能转载及需要授权的,请征求作者本人的同意!

说点什么

发表

最热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热门文章

更多
首席营销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