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中十大翻车案例,值得收藏!
今年618年中大促号角早早吹响了,不知不觉间,2021年又过去了一半。处在这一特殊的分界线,我们不妨回顾一下20201上半年广告圈的表现。
后疫情时代,抗疫进入常态化,经济稳步复苏。虽然广告市场仍然增长缓慢,稍显疲软,但广告圈仍然在不断求变重塑,迎接新的挑战。01
刚步入2021年,全棉时代就贡献了翻车的第一个案例。为了宣传卸妆产品的清洁功效,全棉时代拍摄了一支小剧场广告。内容是一名面容姣好的女子深夜回家途中,被男子尾随,随后女子急中生智,一秒卸妆吓跑歹徒,成功自保。视频中还配有歹徒看到女子素颜后的字幕“呕”字,以及呕吐音效......全棉时代将广告创意建立在女性的恐惧之上,美化跟踪者,丑化受害者,鼓吹“颜值原罪论”的举动,引起网友的强烈呵责和抵制。处在舆论漩涡中的全棉时代,先后两次发文致歉。在一封20%是道歉,80%是自夸的声明中,全棉时代将危机公关当做广告商机,被网友戏称为开创了道歉的新流派。全棉时代的歉意表白,不但没有挽回消费者的心,还引起了更狂烈的讨伐,品牌口碑一落千丈,无异于自毁招牌。02
被大众称为广告界“泥石流”的椰树椰汁,毫无意外又登上了翻车榜单。继“卖身契”式招人后,今年椰树集团再出雷人招聘广告。海报上,徐冬冬大秀S曲线,配色五彩斑斓,画风相当“椰树”。更为显眼的是,广告中称“入学就有车、有房、有高薪、肯定有美女帅哥追”,还有600万海景房,1000万别墅等顶级待遇条件,引发了网友的争议。最终,椰树集团因广告内容涉嫌违反广告法,被当地监管局约立案调查。在低俗色情、违法边缘疯狂试探的椰树椰汁,是时候该“刹车”了。03
万万没想到,奶茶界的“顶流”,热搜上的常客——茶颜悦色,今年竟然翻车了。事情的起因是,茶颜悦色曾经推出过一款以长沙话为主题的马克杯,杯身赫然印着“捡篓子”文案,被网友质疑不尊重女性。随后,还有网友扒出茶颜悦色的茶包包装,同样大打两性擦边球。“官人我要”文字,搭配嘴唇和蝌蚪图案,让人浮想联翩。泡茶指南更是毫不避讳地带有性暗示意味。面对甚嚣尘上的负面舆论,茶颜悦色积极回应,多次发文致歉,承认早期营销存在错误,及时阻止了危机的发酵。究其根本,这些危机背后其实折射出茶颜悦色的发展隐患,出走长沙向全国扩张,脱离了长沙本土文化的支撑,地域营销难以赢得消费者的认同和理解,最终使品牌形象遭受重创。04
风头正劲的新消费品牌Ubras,一不小心栽在代言人上了。著名脱口秀演员李诞在社交平台上为Ubras推广带货,其中“让女性轻松躺赢职场”的文案用语,被认为歧视女性。将内衣和职场联系在一起,营造出了性暗示和职场潜规则的歧义,抹黑了女性的职场价值,引起了巨大的争议。紧接着,Ubras品牌官方发布致歉声明,第一时间下架相关内容,并承认营销推广措辞不当。李诞也转发声明道歉,承认自己作为语言工作者的失职。男艺人代言女性内衣,被网友认为Ubras涉嫌违反广告法,掀起了一场品牌和代言人的讨论热潮。还有部分粉丝对李诞大失所望,纷纷脱粉。05
同是脱口秀演员的杨笠,也和李诞一样触犯了性别的雷区。在杨笠为英特尔代言的推广文案中,引用了其在脱口秀中的梗:“英特尔的眼光太高了,比我挑对象的眼光都高。”该视频一经发布,便引起了男性用户的抵制。一些网友表示杨笠是性别对立的煽动者,而英特尔选择这样的艺人代言产品,是对男性用户的冒犯和无视。在遭受全网吐槽后,英特尔随即删除广告视频,并下架杨笠相关的宣传海报,代言信息不见踪影。在一张网传截图中,英特尔客服对杨笠出言不逊,加之英特尔的冷处理方式,点燃了女性网友的怒火,引发一场激烈的性别骂战。英特尔翻车事件的背后,不仅折射出品牌和代言人气质契合的重要性,还体现出品牌危机公关工作的不足。06
今年花呗发布的一则条漫广告,看完想把人送走。广告内容主要讲述了一位职场新人,用花呗分期为爷爷买按摩椅,在爷爷离开后,孙子还买了新手机给爷爷在下面用,并“希望这笔账单永远还不完。”故事看似感人,但经不起推敲。花呗滥用亲情营销,鼓吹贷款尽孝,利用“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情感痛点,对用户进行道德绑架,大肆宣扬消费主义。作为金融借贷品牌,花呗亟需输出正确的价值观,积极承担社会责任,方能不被用户唾弃。07
妇女节前夕,潘婷发布了一支反转广告,讽刺女性职场偏见,备受粉丝好评。但其微博上的宣传文案,却惨不忍睹地翻车了。潘婷一方面隐去品牌名中的“她”,一方面又呼吁不必丢掉她,自相矛盾的逻辑,引发网友的吐槽和不满。网友认为,潘婷这次的女性营销,用偏见去定义另一种偏见,只是迎合当下潮流的广告自嗨,无法获得用户的好感。潘婷此番短暂改名,本意是打破职场歧视,最终却因为难以自洽的文案弄巧成拙了。08
近几年,内外营销表现出色。但是一向聚焦女性成长话题的内外,今年却因为和一名饱含争议的KOL合作,让内外跌下了神坛。@你好_竹子被网友扒出曾涉及发表过支持代孕、辱华、精日等三观不正言论,被网友要求终止合作。面对排山倒海般的负面舆论,内外选择捂嘴删评假饰太平。09
元气森林一直凭借着“无糖、非碳酸饮料”的健康卖点,在饮品市场杀出重围,成为炙手可热的网红饮料品牌。元气森林致歉称,在乳茶产品的宣传中,没有说明“0蔗糖”与“0糖”的区别,容易引发误解,将进行修正升级。随后新华社、人民日报相继评论:元气森林玩弄文字游戏,只会带来“怨气”。
靠无糖概念走红的元气森林,恰恰因为涉嫌无糖的虚假宣传陷入了信任危机。10
福特汽车为了展示旗下新车的速度优势,推出了一支速度测评视频广告,被网友认为以低俗营销赚取眼球。视频的封面配文“高速的奔跑能不能掀起女生的裙子?”,同时添加了“锐界PLUS带你一饱眼福”的话题标签,还有拍摄女生裙底的低俗画面。长安福特用掀女生裙底测评车速,侵犯了女性隐私,同时也给男性用户扣上了污名化的帽子,违背了公序良俗,在品牌知名度提升的同时,严重损坏品牌形象,得不偿失。11
纵观上半年的翻车案例可以看出,今年两性话题营销盛行,但是随之带来的营销隐患也不容忽视。面对当下高度敏感的网络环境,品牌在操盘营销策划时,切勿不可以性别议题冲突吸引眼球,一旦把握不了两者之间的平衡度,就会造成舆论失控,最终导致引火烧身。品牌在尝试拉拢新消费群体时,也要平衡好与现有用户群体的关系,深度思量营销策略,才能规避翻车风险。无论如何,上半年的故事已经落笔,希望品牌们从中汲取经验教训,更好地迎接下半年的到来。首席营销官原创,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作者微信公众号:顶尖广告(ID: idea1408)

声明: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首席营销官立场,转载此文章须经作者同意,并附上出处及文章链接。如果作者注明不能转载及需要授权的,请征求作者本人的同意!
最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