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首席营销官

正常登录

短信快捷登录

忘记密码
获取验证码
登录
极速注册

第三方登录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获取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滑动解锁
注册

AI手机,只是噱头?

转载   2024-03-15   16:10
0
0
0
15164

今年的手机圈很热闹,一开年就弥漫着一股火药味。


先是三星赶在年前发布了Galaxy S24系列手机,特意把发布会开到了苹果的“后院”——场馆距离苹果总部只有15分钟车程。


随后是开年上班第一天,OPPO CEO陈明永发布一封气势磅礴的内部信,说手机行业将进入第三阶段。同一天魅族宣布,将停止传统智能手机新项目,全力投入明日设备。


这个“新设备”,就是手机厂商们正在大力鼓吹的——AI手机。


各位CEO们,不约而同将AI作为新产品的一大卖点。仿佛在手机俩字前面加上“AI”,就可以把智能手机扔进垃圾桶,就像当年用“智能机”取代“功能机”那样。而现在开发布会,不提AI,都不好意思上台。


大家对外讲的故事也大同小异:把更强的芯片,更大的内存,以及更先进的AI大模型装进手机,实现一些类似AI对话、AI扩图的新功能。


在手机销量年年下滑、折叠屏卖不动、摄像头卷不起的当下,AI成为手机厂商打出的一张新王牌。


抛开手机品牌抢占市场的野心,以及被渲染夸大的营销,我们需要搞明白,AI手机,到底是不是噱头?



01

AI手机,到底是个啥?


AI手机,其实就是个概念,而且这个概念还不新。


早在2017年,手机行业就鼓吹过一波AI手机,当时厂商们主打AI芯片。


所谓AI芯片,是带有神经网络引擎的处理器,专门用于AI计算,能运行图像识别、语音识别等AI应用。本质上,就是在手机处理器平台中,新加入的一个擅长神经网络计算的硬件模块。


标志性的事件是苹果A11芯片量产,并在当年9月被搭载进iPhone 8、iPhone 8P和iPhone X。华为、高通也紧随其后发布了所谓的AI芯片,并争夺首款AI手机芯片的名头。


图源 / Unsplash


荣耀则在2017年11月发布荣耀View 10,打出了“你的第一台AI手机”的口号,一大卖点是搭载了AI芯片海思麒麟970。


次年5月,中国电信发布《AI终端白皮书》,试图对AI手机进行定义,简言之就是搭载AI芯片、能运行AI应用的就是AI手机,需要具备人脸识别、语音助手、场景识别、系统优化等功能。


手机厂商很兴奋,但手机用户很淡定。从体验上,AI手机能人脸识别了,玩游戏不卡了,拍照自动美颜了,这个过程是循序渐进的,不像当年iPhone 4横空出世时彻底改变用户习惯。所以,概念火了没多久就消停了。


今年以来,AI手机的概念再次火热起来,并逐渐成为行业共识。这一次的催化剂是大模型。


华为、小米、OPPO、vivo等厂商,在ChatGPT出现后都宣布自己也在研发大模型。把大模型技术应用到手机上,就把智能手机变成了AI手机。


这次也有白皮书,是IDC发布的,不过OPPO是联合发布方,含金量大家自己品。《AI手机白皮书》用四项能力定义AI手机:高效利用算力、感知真实世界、自学习、创作。


归根到底其实就一句话:具备生成式AI能力的手机。


总结各大厂商对外的说辞,至少有两个指标能衡量一部AI手机的含金量。


首先是能不能装得下大模型。大模型的参数量很大,动辄百亿千亿,训练、推理非常消耗算力,之前这个过程手机带不动,要在云端完成。ChatGPT、文心一言、讯飞星火等APP,对于用户在手机上输入的数据和指令,它们会上传到云端进行处理,处理完再传回手机。


手机厂商一方面把手机的计算能力提高,同时把大模型“做小”,让模型能部署到本地,直接在手机上运行。这是目前所有手机厂在做的事。去年8月雷军首次展示小米大模型团队,宣传的重点就是小米大模型能在手机上跑。


其次是能不能运行AI应用。手机厂商们都有个执念,想给手机用户安排一个AI助理。借助AI大模型,语音助手可以具备文本创作、AI扩图等功能,用户直接用语音“指挥”就行。小米大模型的第一个应用,是小米语音助手“小爱同学”,苹果在多年前就推出了Siri,虽然使用效果一言难尽。


当前行业里好用的AI应用不多,手机厂商在推语音助手的同时,也在将一些AI功能融入到手机系统中。


具备以上两项能力,就相当于具备了生成式AI能力。手机厂商希望达到的终极目标是,通过生成式AI,彻底改变手机与用户的互动方式——从触屏变成语音或其他。


根据以往经验,手机出现巨大变革往往从交互方式开始。智能手机取代功能手机,是用触屏取代键盘;AI手机取代智能手机,会是用语音取代触屏。也就是说,以后使用AI手机,不用动手,动嘴就行。比如,直接用语音让手机订酒店、门票,用户不用点开APP就能完成。


用专业术语说,AI手机将实现GUI(图形用户界面)到LUI(语言用户界面)的迁移。


那么,现在有多少手机是“AI手机”?



02

手机厂商画的饼,

啥时候能吃到嘴里?


号称搭载了大模型的新手机,对用户使用体验的提升是有的,但不大。它们虽然都被叫做AI手机,但严格来说,离真正的AI手机还有差距。


综合各厂商的产品介绍,目前手机AI大模型的应用场景,主要集中在文档总结、图片处理、信息检索、文本翻译等具体功能层面,还不够“颠覆”。


比如OPPO的大模型可以协助用户总结通话内容,将要点提炼成文字保存在手机便签中,还可以对照片进行智能抠图、消除路人。这些功能已被嵌入到最新的Find X7手机中。


再比如三星刚推出的Galaxy S24系列手机,亮点功能包括“AI同声传译”,你在通话时说汉语,它能实时给对方转译成英语;你用手机键盘打字,它也可以直接把文字翻译成相应的语言,目前支持十多种语言。你想搜索照片中的某个小物件,可以圈出来自动搜索。


vivo、华为、小米等品牌,新产品对外主打的功能大同小异,同质化严重。



从用户体验来看,大模型带来的差异并不明显。有人调侃:“这不就是增强版的美图秀秀、谷歌翻译?”


对于普通人来说,大模型实现的一些功能,看起来新鲜,但不是刚需。毕竟,没有很多人需要每天跟外国人打电话,也不需要将通话的全部内容整理成文字,而那些修图功能,P图软件应该很快就都有了。


所以在早期,对AI手机的需求,可能主要集中在高端商务用户与内容创作者。这跟ChatGPT类似,有人用它来辅助办公,提高工作效率,但很多人用不着。


而要实现这些功能,成本高昂。


首先是大模型的成本。大模型现在主要是在云端部署、训练和调用,对计算能力要求极高,手机厂商要么自建计算中心,要么租用大厂的云服务,这是一项长期投入。即便把大模型训练出来了,后期用户在使用时,每一次调用都会产生成本。


vivo副总裁周围曾说过一个数据:应用一次云端大模型,最低成本也要0.012元,3亿用户每天用10次,一年算下来就是100亿元左右的开支。所以手机厂要用端侧AI取代云侧AI。


其次是手机的硬件成本。将经过训练的大模型部署到手机,除了对处理器算力要求很高,还会造成内存、存储空间的大量占用,能耗也是个问题。所以要在手机上跑大模型,芯片、内存、电池都得升级。


现在已经有厂商把70亿参数的大模型放在了手机上,有厂商号称能做到百亿参数,这一轮军备竞赛打下来,手机的硬件成本必然水涨船高。


这些成本最终都要用户买单。未来用户购买AI手机,除了要为更贵的硬件付费,可能还要为软件付费。三星就计划在2025年后对Galaxy AI功能收费。


现在手机厂商全力推动AI,然而未来AI的载体却不一定是手机。去年炙手可热的AI创业项目AI Pin,其设备跟智能手表差不多大,可以吸附在衣服上,用摄像头感知环境,用语音和投影跟用户交互。AI Pin已经实现了手机厂商对外描绘的未来交互方式,有观点甚至认为它可能取代手机。


这不只是手机厂商之间的角逐,所有的智能移动终端,都会参与这场竞赛。



03

谁在炒作,谁在赚钱?


这一波AI手机热,中国厂商最活跃。相比之下,智能手机时代的开创者——苹果,一直很安静。它不仅没推出生成式AI的相关产品,也没有对外大肆营销自家大模型。


苹果在AI领域的投入其实很大,别忘了七年前同行炒作AI手机时,第一个量产AI芯片的就是它。


OPPO、魅族、三星等厂商口号喊得响,市场最期待的却是苹果的产品。知名果链分析师郭明錤称,将于今年发布的iPhone16,有望成为苹果首款AI手机,相关的AI功能很可能与iOS18一同上线。


此前,苹果改组了Siri团队,整合AIGC功能和大语言模型。还有消息称苹果放弃造车,将团队调往AI部门,推动生成式AI项目,这已成为苹果日益重要的战略重心。


图源 / Unsplash


苹果和中国厂商都需要AI手机来提振销量。数据显示,今年前六周,中国整体智能手机销量同比下降7%,其中iPhone在中国的销量同比下滑24%,市场份额跌至第四位,OPPO和vivo也出现两位数下滑。


事实上从2016年开始,中国智能手机的出货量已经连续下滑八年,从当年的4.5亿台一路降至2023年的2.6亿台。2016年四季度是全球手机市场首次负增长,次年中国厂商就开始炒作AI手机。2023年是过去十年全球手机销量最低的一年,其中中国市场前三个季度都是负增长,然后,AI手机的概念又开始被热炒。


智能手机很难再增长了。毕竟,智能手机的普及率已经很高,剩下没覆盖的只剩那些落后欠发达国家和地区。TechInsights公布的2023年全球前五大智能手机厂商的结果,让很多人大感意外——传音控股挤掉vivo排在了第五。传音号称“非洲手机之王”,产品定位中低端,近年增长迅猛。


让用户更换新手机,总得有一个理由,要么是内存不够,要么是电池续航缩减,或者是想体验一些新功能。过去手机厂商讲过曲面屏、折叠屏、摄像头的故事,现在这些故事已经不够有吸引力了。


AI手机是它们找到的新故事,话语权的争夺再次上演。OPPO喊出“2024年是AI手机元年”,AI手机将和功能机、智能手机的历史地位并列;魅族用“停止传统智能手机新项目”来吸引眼球;荣耀推出“魔法大模型”,试图用技术打败魔法;小米继续在AI摄影上做文章;甚至谷歌都发布了一款搭载自家AI模型的手机Pixel 8系列。


可以预见的一个场景是,随着AI功能陆续上线,新手机会越卖越贵,且越来越多老手机将不支持运行新的应用。手机厂商则希望用户能尽快更换新手机,引发一轮换机潮。


这其中的不确定在于,AI手机的概念能否真正立得住,用户是否愿意为新功能买单。


英诺天使基金合伙人王晟对「定焦」说,AI手机目前还不成熟,但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方向。如果手机端侧的算力能跑大模型,可能会催生出一些新的应用。


这些应用的使用场景、功能,将影响用户的购买决策。目前来看,行业里还没有出现爆款应用。


创新是值得鼓励的,手机厂商角逐AI赛道,有可能会进一步提升用户体验,并为手机行业找到新的增长点。找好发力点也很重要,要避免用户感知不到、重复低价值的创新,避免喧嚣退去后,新产品成为鸡肋。


本文系作者授权首席营销官发表,转载请联系该作者

作者微信公众号:定焦(ID: dingjiaoone)


0人觉得好看

已标记好看

我们将会为更多用户推荐此文章

声明: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首席营销官立场,转载此文章须经作者同意,并附上出处及文章链接。如果作者注明不能转载及需要授权的,请征求作者本人的同意!

说点什么

发表

最热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热门文章

更多
首席营销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