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首席营销官

正常登录

短信快捷登录

忘记密码
获取验证码
登录
极速注册

第三方登录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获取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滑动解锁
注册

连续6季度盈利,生鲜电商巨头正在闷声发财

原创   2024-05-22   10:30
0
0
0
6052

本文系作者授权首席营销官发表,转载请联系该作者

作者微信公众号:新零售参考(ID: xlsck360)



01

率先实现

6个季度连续盈利


社区团购被业界认为是一种复购率高、规模庞大,但投入大、低毛利、盈利困难的市场。


在2022年8月,每日优鲜就曾爆出资金链断裂的问题,扯下了看似体量庞大的社区团购电商的遮羞布,也给同样是前置仓模式的同行们敲响了警钟,眼看每日优鲜黯然落幕,谁都不想做下一个楼塌者。


而就在5月13日,叮咚买菜发布了第一季度的业绩报告。


成为6个季度连续增长的生鲜电商!



图源:叮咚买菜官网


该季度,叮咚买菜的商品交易总额(GMV)达到55.3亿元,同比增长1.4%;营收为50.2亿元,同比增长0.5%。同时,报告期内毛利率为30.6%;按照Non-GAAP标准,净利润率为0.8%,净利润为4148.2万元,是去年同期的6.8倍。


叮咚买菜连续6个季度实现Non-GAAP盈利,甚至在GAAP标准下也已实现多个季度盈利,成功打消了外界对其经营能力的质疑。本季度GMV与利润同步增长,为其未来发展带来了新的希望。



02

柴米油盐,肉蛋果蔬

也能做成大生意


叮咚买菜成立于2017年,总部位于在上海,在短短几年内,迅速成为了中国领先的生鲜电商平台之一。


有人说,创始人梁昌霖的军旅生涯磨练了他的坚韧和执着,让这位安徽来的创业青年乘风破浪,决心要把卖菜这件事做成。


图源:微博


自生鲜电商+前置仓模式开创以来,传统的菜市场模式受到了极大的冲击,也给消费者们带来了革命性的买菜体验,资本们也对这种新兴的生鲜电商平台给予了期盼和兴趣。通过自建前置仓和自营物流体系(自建配送团队),叮咚买菜实现了快速高效的配送服务,用户可以在下单后30分钟内收到新鲜食材。


而上海作为叮咚买菜起家地和大本营,早在2021年12月就已在上海实现盈利。由此,华东地区不仅成为叮咚买菜提供了稳定的收入来源,也为其在全国范围内的扩展提供了示范效应。


据了解,根据财报显示,2024年一季度,江苏和浙江区域的GMV分别实现了16.6%和14.8%的增长,并继续保持全面盈利。上海的GMV也实现同比增长2.7%。


叮咚买菜通过优化分选中心和仓网布局,进一步提升了供应链效率。本季度新增的15个前置仓迅速达到平均运营水平,前置仓日均订单量同比提升16%,存量门店的GMV同比增长4.4%。这些举措有效提升了链路运营效率,降低了运营成本,从而进一步增强了盈利能力


叮咚买菜在商品多样性和质量上也不断提升。水果、乳品酒饮、休闲百货和烘焙等类目的销售额均超亿元,其中水果品类同比增长超过14%。此外,叮咚买菜的自有品牌如蔡长青、叮咚好食汇等也表现出色,自有品牌商品的GMV渗透率在2023年四季度首次突破20%,达到21.2%,较去年同期增加了3.1个百分点


同时,叮咚买菜推出了“清洁标签”计划和“营养选择”分级标识,倡导尽可能少添加或不添加,满足消费者对健康食品的需求。这些举措不仅提升了商品的市场竞争力,也增强了消费者对品牌的信任和忠诚度


所以,在连续6个季度实现盈利的背后,是叮咚买菜在市场策略、运营效率、商品竞争力和资金保障等多方面的努力。通过深耕华东市场、优化供应链、提升商品质量和注重健康营养,叮咚买菜不仅成功打消了外界的质疑,也为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相信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叮咚买菜将会继续保持创新和灵活性,以应对未来的挑战和机遇。



03

断臂求生

账面好看了,口碑呢?


几乎每个社区团购电商都会经历砸钱扩张、打价格战结果导致追求分润的投资者的不满意,随后纷纷撤资进去战略收缩阶段。


图源:叮咚买菜官网


叮咚买菜当前也进入了开源节流,降本增效的阶段。通过减少站点、减少自有骑手(转向外包)、大砍营销预算(烧钱大促)等方式以求生存。


不可否认,这种瘦身操作的确带来了连续且稳定的盈利效果,让账面数据好看了不少,也使得投资者更有信心。对整个行业来说,在一个前期投入如此巨大、同行竞争激烈的社区团购赛道里能够做到6个季度稳定盈利,是相当不容易的。


但是从消费者角度看,“降本增效”中的“降”的是品质,是口碑,带给叮咚买菜的恐怕也不是长久的盈利信号。


据悉,为了进一步,叮咚买菜采取了舍弃非核心区域,一定程度的平衡运营成本与用户体验之间的关系,并且对核心业务加强深耕等瘦身策略。



最后,不少生鲜电商无疑陷入了站点越多,亏损越高的扩张陷阱,和茶饮市场呈现的扩张风潮带来了巨大效益大相径庭。这种扩张陷阱的背后,其实就是生鲜平台对于投资前置仓和配送团队的巨大投入和低毛利的卖菜收益不成正比造成的。要知道,追求全品类,商品迭代是各大生鲜平台为了提升用户体验所追求的,但也要认识到这种运营策略该如何平衡迅速扩张的步伐。


盈利难,不是因为卖菜这门生意不赚钱,而是因为前期过大的投资,包括前期揽客、追求曝光率的营销策略,每个城市大量自建的前置仓,这些投资的回本不光需要时间,更需要企业有稳定的资金流支撑。


这是一场电商巨头们在电商平台博弈桌旁的另一个新战场,同样血淋淋,也同样见真章。

0人觉得好看

已标记好看

我们将会为更多用户推荐此文章

声明: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首席营销官立场,转载此文章须经作者同意,并附上出处及文章链接。如果作者注明不能转载及需要授权的,请征求作者本人的同意!

说点什么

发表

最热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热门文章

更多
首席营销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