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首席营销官

正常登录

短信快捷登录

忘记密码
获取验证码
登录
极速注册

第三方登录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获取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滑动解锁
注册

小米YU7被绞杀,有人想致雷军于死地!

原创   2025-05-20   15:13
0
0
0
76636

本文系作者授权首席营销官发表,转载请联系该作者

作者微信公众号:公关头条(ID:PR_toutiao)

作者丨刘三关


今日,雷军在社交平台上宣布小米战略新品发布会,将于5月22日晚7点举行。


此次发布会重磅新品众多,包括自研手机SoC芯片小米玄戒O1、小米15S Pro旗舰手机、小米平板7 Ultra以及小米首款SUV车型小米 YU7 等。


image.png


然而,当所有人都在为这场发布会满怀期待时,一场暗潮汹涌的绞杀战,已悄然将枪口对准小米。


从尚未发布的 YU7 到热销的 SU7 Ultra;从自研芯片玄戒O1到线下的小米之家,黑公关们无孔不入,以 “穿越式抹黑”、“数据造假”等手段,将小米推入舆论深渊。



01

未发布先 “塌房”

小米产品惨遭抹黑


其中,最受人关注小米YU7,成为黑公关首轮攻击的 “活靶子”。


小米官方多次明确YU7发布会定档 6-7 月,这也被视为小米全面进军汽车市场的冲锋号角。


但网上却有大量帖子宣称已看完发布会,并提车后维权。


image.png

image.png


某社交平台的财经博主发帖称,YU7 作为 SUV “主打运动操控却牺牲空间实用性”,30-40 万元定价下续航仅 770 公里,“对比竞品毫无优势”,甚至质疑其 “照搬隐藏式门把手等反人类设计”。



更离谱的是,部分账号晒出 “质量问题” 图片,声称座椅调节异常、车门缝隙不均、车玻璃脆弱等,却拿不出任何真实提车凭证或车架号信息。


这些 “穿越式” 抹黑操作,本质是黑公关通过批量伪造用户身份、抢占舆论先机,误导消费者对未上市产品的认知。


但这还不是最离谱的。当小米SU7 Ultra因车主退订事件饱受争议时,一篇所谓深度分析的黑稿突然火了,文中竟得出了车主“因油耗过高退车”的结论...



稍有常识的人都知道,作为纯电动车的 SU7 Ultra 根本不存在 “油耗” 概念。


不用想,这肯定是用AI软件“从动力、安全、油耗等层面抹黑” 的提纲生成的黑文,对汽车领域的有认知盲区的吃瓜群众,一不留神就上当了。


而黑公关团队往往操控大量账号矩阵,对此类未经证实的内容扩散,只要覆盖 “退车”“虚假宣传” 等关键词,就算完成了KPI,内容真实性被完全忽略。


小米自研芯片玄戒O1的发布,本是打破海外技术垄断的突破;但对同行来说,却是一种威胁。于是,黑公关又开始干活了。


有网友发帖称搭载玄戒O1的小米手机仅打开几个小程序就严重发热。不得不说这黑得太不专业,未发布的产品你是怎么拿到手的?是穿越回来的吗?



产品黑不动,那就黑企业。有人翻出北京玄戒技术有限公司 2023 年 “参保人数 3 人” 的工商信息,质疑雷军开“三人公司”研发芯片。



但事实上,玄戒拥有多个主体公司、上海玄戒员工规模达 820 人、研发团队超 2500 人,据雷军今天刚公布的数据,截至今年4月底,累计投入超 135 亿元。


image.png


黑子最厉害的是断章取义,抓住一个 “参保人数 3 人” ,肆无忌惮地抹黑,通过 “信息茧房” 摧毁公众对企业的信任。


断章取义起码还是有事实作为依据,在网上最可怕的是那种处心积虑的黑帖。


两天前,“盲人体验小米汽车致手指骨折” 的热搜突然火了;


image.png


据说是两位盲人去店里体验小米汽车,其中一个人关车门,把另一个的手指夹伤了。最后,小米门店垫付了1000元医药费。


盲人体验小米汽车,这事儿说不出的诡异,虽说小米的工作人员可能有未上前陪同的责任,但主要责任难道不是两位盲人没有询问相关的车辆功能吗?


最后,这样一条莫名其妙的新闻,又收获了一千多万的阅读量了。


事实上,各个热搜中的散播谣言的“黑帖”,大多来自新注册账号,且集中在特定地域 IP。


曾有媒体曝光了某机构抹黑小米的价目表: “4 元 / 条抹黑评论,不同IP不同价 ”,获得点赞或回复可额外获利,这也导致了职业水军的泛滥。



这种 “低成本、高回报” 模式催生了规模化黑产,不只针对小米,还曾对多家新能源车企、科技企业实施抹黑,手段包括伪造质检报告、买热搜操控舆情等,严重扰乱市场秩序。



02

报警反击!

小米彻底不忍了


面对持续升级的舆论造谣、攻击,雷军终于反击了。


今日,小米法务部发布消息,此前报案的一起有组织、有预谋的网络黑公关案件已成功告破:该案件从2024年12月起持续至2025年小米汽车相关系列热点事件期间,对小米公司造成极大负面影响。


006gniuXly1i1ks549t0uj31401k0k4h.jpg


据悉,犯罪团伙通常利用文案自动生成软件,批量制造关于小米的虚假信息,内容涉及小米汽车等业务的产品质量、市场策略等多个维度;


然后操纵近万个社交媒体账号,恶意造谣、散播不实言论,通过这些账号集中传播虚假信息;


再煽动网络对立情绪、踩一捧一的方式恶意炒作,部分账号通过对比拉踩等手段,故意制造争议话题,干扰正常网络舆论。


2025 年 5 月 15 日,司法机关侦破此案,公安机关已依法对多名犯罪嫌疑人采取刑事强制措施,案件还在进一步调查中。



03

黑公关常态化

车企保卫战已打响


在新能源竞争白热化的当下,黑公关乱象已从偶发事件演变为系统性产业恶疾。


从技术参数到品牌声誉,一场场针对头部企业的 “舆论绞杀战” 正在上演,严重冲击着行业根基。


2024 年 11 月,比亚迪遭遇 “漏电致车主昏迷” 谣言攻击,黑公关通过篡改车辆事故视频并嫁接到比亚迪车型上,恶意误导公众。


此前,比亚迪已累计起诉 20 余家黑公关机构,开出500万高额悬赏,可见问题的严峻。


image.png


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并非针对单一企业。


从华为到比亚迪,从小米到其他头部车企,都曾遭受过不同程度的舆论围猎。


面对肆虐的黑公关,车企要学会抱团,建立 “黑名单”:发现搞黑公关的公司,全行业一起封杀。大家联手立规矩、拼技术,才能让这些躲在键盘后的小丑无处遁形。


最后说一句,真正能让中国车企站稳脚跟的,从来不是网上的口水战,而是实实在在的技术突破。


当我们的电池续航、智能驾驶做到全球领先,那些抹黑的小作文,自然就没人信了。


0人觉得好看

已标记好看

我们将会为更多用户推荐此文章

声明: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首席营销官立场,转载此文章须经作者同意,并附上出处及文章链接。如果作者注明不能转载及需要授权的,请征求作者本人的同意!

说点什么

发表

最热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热门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