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首席营销官

正常登录

短信快捷登录

忘记密码
获取验证码
登录
极速注册

第三方登录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获取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滑动解锁
注册

小米让保时捷害怕了

原创   2025-04-30   16:07
0
0
0
49640

本文系作者授权首席营销官发表,转载请联系该作者

作者微信公众号:营销报

作者丨孙明


保时捷最近状态不太好。


先是CEO奥博穆在上海车展透露“未来两三年可能停售中国市场的电动车”,接着又对推出1548马力SU7 Ultra的小米评论道,其低价策略并不能与保时捷的“驾驶体验”相提并论。


一时间,“保时捷考虑在华停售电动汽车”“保时捷不将小米当对手”等消息满天飞。


搞得保时捷中不得不出来回应,称上述消息均是误读。


一边否认了停止在中国市场销售电动汽车的传闻,声称“保时捷在中国仍将坚定不移地推进电动化进程,也将加快提供产品数智化本土解决方案。我们下一款纯电车型将是全新的纯电动Cayenne。”


一边肯定了中国本土的优秀品牌,也不忘了自夸一把,“确实中国造车企业取得了卓有成效的进展,但保时捷还是有自己无可取代的独特性,保时捷依然是保时捷。”


但嘴硬背后,是保时捷在中国市场的狼狈现实——2024年遭遇雪崩式下跌,同比跌幅高达28%;2025年第一季度更是直接腰斩42%,仅卖出9471辆。

图源:保时捷(保时捷2024年各主要市场销量)


曾经加价10万才能提车的Macan,如今躺在4S店里“无人问津”,甚至有经销商吐槽:“房租都赚不回来,不如关门大吉!”


经销商的不满,保时捷看在了眼里,也举起了“瘦身行动”的大刀。按照计划,2026年底之前,保时捷在华的经销店要从150家降砍到100家左右。



01

保时捷的“滑铁卢”,仍在进行时


早些年,保时捷在中国市场可是混得风生水起。


2015年,中国就成了保时捷全球最大的单一市场。到了2021年,更是迎来高光时刻,销量冲到了9.57万辆,占全球市场的30%。


然而,攀登上高峰之后,保时捷就触发了“下滑模式”。


2022年交付9.33万量,同比下滑2.5%,虽说下滑幅度不大,但这可是20年来的首次下滑,预示着后面的不平静。


到了2023年,交付量掉到了7.93万辆,下滑幅度扩大至15%。2024年,更是暴跌28%,销量仅为5.69万辆。这一下,中国市场从曾经的老大,直接掉到了全球第三,被美国和欧洲市场远远甩在后面。


曾经被大家捧在手心里的保时捷,怎么越来越不香了呢?


在新能源转型方面,保时捷的动作相对迟缓。


在中国新能源新车销量占汽车新车总销量的比例达到40.9%的大环境下,保时捷推出电动产品的速率较为缓慢。从2019年起,6年时间仅有Taycan和纯电型Macan两款代表产品,且市场表现相对平淡。


图源:保时捷


2024年,保时捷Taycan的全球销量仅2.08万辆,较2023年下跌49%,这数据实在有些拿不出手。


在油车时代是豪华品牌,但到了电车时代,已然成了杂牌。产品力跟不上一众新势力,即使贵为保时捷,也备受大众质疑。


以纯电动Macan为例,虽然它有着保时捷的品牌光环加持,但在一些关键参数上,和国产新能源汽车相比并没有太大优势。它的续航里程在同价位车型中并不突出,部分智能驾驶辅助系统还需要选装,而这些配置在国产新能源汽车中往往是标配。


保时捷的定价策略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它的销量。


在豪车市场大打“价格战”的时候,保时捷官方却一再强调不降价、不打折,试图维持其高端品牌形象。


这种策略虽然保住了品牌的“面子”,却在一定程度上伤了销量的“里子”。


在全球经济形势不太乐观,消费者购车越来越理性的大环境下,这种定价策略多少有点不合时宜。


保时捷的车型,本身价格就高,再加上各种选配,落地价更是让人咋舌。同样的预算,消费者能买到配置更丰富、性能更强的国产新能源车型,你说他们会怎么选?


销量已经证明了一切。



02

豪华车集体“扑街”

消费降级,还是时代变了?

    

保时捷的困境绝非个例,在国内整个豪华车市场,近两年都不太景气。


首先将目光投向豪华车市场的“老大哥”,BBA在过去的一年就为市场联袂奉上了一出集体大跳水。


奔驰,2024年全球销量198万辆,同比下降3%,在中国市场销量下降6.7%,虽说还是中国豪华车销量冠军,但这下滑趋势也让人担忧。


宝马集团2024年全球销量245.08万辆,同比下降4%,在中国市场,BMW及MINI品牌销量下滑13.4%。


奥迪就更惨了,2024年全球交付量167万辆,同比下降11.8%,在中国市场交付量下降约11%,销量被奔驰和宝马远远甩在后面。


宾利和劳斯莱斯这些超豪华品牌也未能幸免。2024年前三季度,宾利国内销量同比跌幅达到44%,劳斯莱斯更是暴跌57%。


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豪华车市场确实正经历着一股强劲的“寒潮”,消费环境似乎也在发生着变化。


图源:劳斯莱斯


口罩时期之后,经济复苏的速度没有达到大家的预期,互联网大厂和金融行业降薪裁员的消息不断,富裕人群的收入也受到了影响,再加上股市和楼市不太稳定,大家的财富缩水,消费自然就变得谨慎起来。


从中国人民银行的数据就能看出来,2024年上半年,居民储蓄总额增加了11.46万亿元,大家都把钱存起来了,消费的欲望自然就降低了。


但消费环境降级,并不是豪华车销量下滑的唯一原因,品牌自身的战略布局也有很大问题。


就拿保时捷来说,它一直没有针对中国市场开发专属车型。中国消费者的需求和其他国家可不一样,咱们对后排空间的要求比较高,喜欢大尺寸的车型,而且对智能化配置也更看重。


像奥迪,就很懂中国消费者的心思,不仅在中国设立了纯电动品牌AUDI,还推出了加长版轿车和SUV,销量虽然也下滑,但相对来说还能稳住局面。


图源:奥迪中国


可保时捷呢,还是老样子,不肯为中国市场做出改变,这就有点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了。


还有价格问题,保时捷一直坚持价值导向,不肯轻易降价。


保时捷的“绝不降价”看似清高,实则暴露了传统豪门的战略僵化。既要利润,又要销量,哪有这种好事?


就像前面说的,消费者越来越理性,不再愿意为品牌溢价买单,保时捷这种不肯降价的策略,只会让它和消费者的距离越来越远。



03

小米们用性价比

撕碎豪车鄙视链


保时捷CEO说“小米不是对手”?这话听着耳熟,像极了诺基亚当年认为苹果做手机是“小儿科”。


但现实是,在这场汽车行业的大变局中,以蔚小理、问界、小米汽车等为领衔的新能源品牌,正在强势崛起,迅速抢占了市场份额,让传统豪车品牌压力山大。


小米汽车自2024年4月份正式开售以来,凭借着超高的性价比和强大的智能化配置,迅速在市场上站稳脚跟,成为了新能源汽车领域的一匹黑马。


截至目前,小米汽车累计交付量已突破了22万辆。在今年一季度销量为7.6万辆,完成了年销量(35万辆)的21.6%。


图源:经济观察报


后续发布的小米SU7 Ultra,更是凭借出色的性能,在上海国际赛车场以2分9秒944的成绩刷新了量产车的圈速纪录,成功超越了保时捷Taycan Turbo GT的圈速,成为上赛最速量产车。


不仅如此,小米SU7 Ultra售价52.99万元,较81.49万元的预售价降低28.5万元,在价格上也比同类型的保时捷Taycan Turbo系列更具优势,这让不少消费者心动不已。


图注:小米SU7 Ultra对比保时捷Taycan Turbo GT


除了小米汽车,问界、理想、蔚来等新能源品牌也在市场上表现出色。


问界M9凭借华为的全栈技术集成,在智能化和性能方面都有着出色的表现,2024全年交付超15万辆,取得了连续11个月蝉联50万元以上豪华车销冠的佳绩。


理想汽车则凭借其独特的增程技术和舒适的驾乘体验,赢得了众多家庭用户的青睐,去年理想汽车累计销量超过50万辆,同比增长33%。


蔚来汽车,以高端定位和优质的服务著称,换电模式更是独树一帜,在高端新能源汽车市场,占据一席之地。


这些新能源品牌的崛起,抢占了大量的市场份额,也让保时捷等传统豪华品牌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再回看保时捷对小米汽车的言论,奥博穆认为小米的低价策略并不能与保时捷的“驾驶能力”相提并论。


然而,在如今这个市场环境下,消费者的需求是多元化的,“驾驶能力”不再是唯一的考量因素。


小米汽车等新能源品牌凭借高性价比和智能化配置,满足了消费者对于科技感和实用性的追求,这也是它们能够在市场上迅速崛起的原因。


自小米SU7上市以来,因为外观和保时捷Taycan有些相似,一直被网友们戏称为“米时捷”。


图源:小米汽车


后来,保时捷中国总裁及首席执行官柯时迈回应称,对于小米SU7和保时捷的相似之处,或许是好的设计总是心有灵犀。这话听起来很客气,但背后的意思,大家都懂。


从保时捷对小米的这些言论中,我们能看出传统豪车品牌在面对新势力竞争时的复杂心态。


一方面,他们对自己的品牌价值和产品实力非常自信,觉得自己多年积累的技术和口碑,不是新势力能轻易超越的;另一方面,他们又不得不承认,新势力在性价比和智能化方面的优势,给自己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这场新旧势力的战局,胜负尚未可知,但可以肯定的是,传统豪华品牌如果不积极变革,寻求突破,就很可能在这场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被边缘化。


奉劝保时捷们,还是趁早放下燃油车时代的傲慢吧!


0人觉得好看

已标记好看

我们将会为更多用户推荐此文章

声明: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首席营销官立场,转载此文章须经作者同意,并附上出处及文章链接。如果作者注明不能转载及需要授权的,请征求作者本人的同意!

说点什么

发表

最热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热门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