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作者授权首席营销官发表,转载请联系该作者
作者微信公众号:营销头版
作者丨徐立
2023年,哈尔滨19岁女孩小梁看小说时哭红了眼,随手拍下一张自拍照发到网上。她可能没想到,这张普通的情绪记录,竟然困扰了她整整两年。
她的这张哭泣照片,被不良商家用于各种离谱的广告中,壮阳药推销、旅游票务虚假宣传、相亲群组引流……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他们做不出来的。
而最近,这张照片更是被用于网络上热度颇高的“高潮针”广告配图,甚至还出现在了黄色网站上。
图注:小梁提供的不良广告截图
这简直是把小梁的隐私和尊严按在地上摩擦!
面对自己的照片被如此滥用,小梁当然不会坐视不管。
两年来,她一直在和这些不良商家作斗争,多次尝试在不良广告发布平台进行举报。然而,举报之路困难重重,需要提交身份证等大量证据不说,审核时间还特别长,成功率还低得可怜。
每次举报就像是石沉大海,即便好不容易有部分广告被处理,可没过多久,新的侵权广告又会冒出来。
在这个过程中,小梁感受到了深深的无力。她只是一个普通的女孩,想要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却如此艰难。
更魔幻的是,当小梁勇敢站出来维权时,没想到更大的恶意正等着她。
一些不明真相的网友,秉持着荒谬的“受害者有罪论”,对她进行无情指责。“你没事发什么照片?这不赖你自己吗?”“肯定是你自己有问题,不然怎么会被盯上?”
这些刺耳的话语,如同一把把利刃,再次刺向小梁本就受伤的心灵。他们不顾事实,将过错全部归咎于受害者,完全忽视了侵权者的恶劣行径,让小梁陷入了更深的痛苦之中,遭受了二次伤害。
在这个本应同情和支持受害者的时刻,这些网络暴力却成了压垮小梁的最后一根稻草,让她的维权之路变得更加艰难和绝望。
而平台作为网络内容的管理者,本应承担起监管的责任,可复杂繁琐的维权流程、形同虚设的保护机制,却让平台在无形中成为了侵权链条中的一环,让受害者的维权之路变得更加崎岖。
小梁的遭遇并非个例,在网络的阴暗角落里,盗图侵权的现象如野草般肆意生长。
就像那位热爱分享生活的大学生小晴,她在小红书上发布的自拍照,被医美机构盯上。医美机构直接把她的照片搬到知乎平台,还瞎编了个“整容后嫁给富二代,人生逆袭”的离谱故事,就为了给自家医美项目引流。
小晴好好的大学生活,被这些谣言搅得一团糟,同学异样的眼光、不明真相网友的指指点点,让她苦不堪言,最后只能拿起法律武器维权。
还有那些被盗用照片编造“十万彩礼选女友”故事的女孩们,她们的照片被拥有30多万粉丝的网络博主随意使用,配上低俗的文案,在网络上广泛传播。
图注:博主盗用合照描述为“收10万彩礼的六姐妹”
评论区里,网友们对她们肆意评判、挑选,不堪入目的话语如同一把把利刃,刺痛着她们的心。身边的人看到这些信息后,也纷纷投来异样的目光,让她们百口莫辩,只能无奈地一遍遍解释。
这些案例只是冰山一角,在互联网的庞大版图中,还有无数人正在遭受着盗图侵权的伤害,他们的权益被漠视,痛苦无人诉说。
在这些闹剧里,不良商家作为侵权的始作俑者,其行为令人发指。他们为了一己私利,全然不顾法律和道德的约束,在网络的阴暗角落里,肆意盗取他人照片,将其作为吸引眼球、谋取利益的工具,这种行为必须受到法律的制裁。
而平台在这场侵权风波中,也难辞其咎。
作为网络内容的传播和管理主体,平台本应是维护网络秩序、保护用户权益的“守护者”,可现实却令人失望。
在内容审核环节,平台就像一个昏昏欲睡的“守门人”,任由大量侵权内容堂而皇之地登上网络舞台。那些盗用小梁照片的不良广告,充斥着低俗、虚假的信息,却能在平台上畅通无阻,这无疑是平台审核机制的重大失职。
图注:女孩们向短视频平台举报,但平台反馈“无法判定被投诉内容涉嫌侵权或你是合格的权利人”。
当小梁一次次满怀希望地提交投诉,换来的却是无尽的失望时,平台就已经在无形中成为了侵权者的“帮凶”。
平台的不作为,让侵权者有恃无恐,他们不用担心受到严厉的惩罚,自然就会变本加厉地进行侵权行为,使得网络环境变得愈发乌烟瘴气。
当小梁的眼泪成为“高潮针”营销素材,这场荒诞剧也撕开了医美黑产的冰山一角。
近段时间,“多地女性预约开打高潮针”“高潮针预约爆满”等话题甚嚣尘上,迅速登上热搜,引发全民热议。
在各大社交平台上,“高潮针”的宣传如病毒般扩散。
小红书上,一篇篇种草笔记疯狂涌现,博主们言辞夸张,大谈特谈“高潮针”带来的奇妙体验,“打了高潮针后,我的性生活彻底改变”“幸福感拉满”等文案屡见不鲜,还配上一些极具暗示性的照片,刺激着人们的眼球。
微博上,相关话题热度持续攀升,网友们纷纷留言讨论,或好奇,或质疑,或惊叹,将“高潮针”的热度推向了顶点。
“高潮针” 真有这么神奇?
事实上,“高潮针”的爆火,离不开资本那只翻云覆雨的手在暗中操控。
先是神秘商圈对话流出,暗示医美概念股飙升与“高潮针”有关,成功吸引投资者目光。
紧接着,小红书满屏种草帖现身,营造出火爆抢购的假象,再加上“官方背书”,晒出伪造的医院挂号单、科室照片,让消费者放松警惕。
图源:小红书
同时,资本还通过炒作概念股的方式,进一步推高“高潮针”的热度。一些上市公司仅仅因为和“高潮针”沾点边,股价就开始飙升。
这背后,其实是资本在利用投资者的跟风心理,制造一种“高潮针”前景无限的假象,从而吸引更多的资金流入,自己则在这场资本游戏中赚得盆满钵满。而普通消费者,往往在不知不觉中就被卷入了这场资本的狂欢,成为了被收割的对象。
据业内人士透露,“高潮针”单次成本仅800- 1500元,可售价却高达5000-20000元,毛利率超80%,堪称暴利。
在这场闹剧中,资本巧妙利用了人性的弱点,制造出“伪需求”。
现代社会,人们生活压力大,对生活品质有更高追求,尤其是女性,在面对产后身体变化、夫妻生活不和谐等问题时,往往容易陷入焦虑。
资本敏锐地捕捉到这些痛点,通过铺天盖地的营销,将“高潮针”包装成解决问题的神器,诱导消费者买单。
从减肥药到抗衰针,从私处美白到高潮针,资本的套路如出一辙,都是先制造焦虑,再贩卖解药,最后疯狂收割韭菜。
图源:微博@扬子晚报
作为广大网友,我们在这场网络风波里,可不能稀里糊涂地当“吃瓜群众”,得时刻保持理性,不被这些低俗营销带偏。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各种广告铺天盖地,我们一定要学会辨别真假,不能一看到那些夸张、诱人的广告词,就头脑一热,冲动消费。
就拿“高潮针”来说,商家把它吹得神乎其神,可我们得冷静想想,真有这么神奇的东西吗?要是打一针就能解决所有性问题,那还要医生干啥?
大家平时在网上冲浪的时候,也得多留个心眼,看到那些明显不对劲的广告,比如盗用他人照片的、宣传内容离谱的,千万别跟着瞎起哄,更不能帮忙转发、扩散。
要是发现有侵权行为,不妨顺手举报一下,虽然只是小小的一个举动,但说不定就能帮受害者减少一些伤害,也能让网络环境变得更干净一点。
互联网可以贩卖荒诞,但不能贩卖作恶的免罪金牌!
毕竟,当你在围猎小梁的时候,怎么知道自己不会是下一个被围猎者呢?
0人觉得好看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最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