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首席营销官

正常登录

短信快捷登录

忘记密码
获取验证码
登录
极速注册

第三方登录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获取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滑动解锁
注册

小米YU7爽约,雷军害怕了?

原创   2025-04-22   15:04
0
0
0
15572

本文系作者授权首席营销官发表,转载请联系该作者

作者微信公众号:品牌头版

作者丨林川


SU7事故的疑云,依旧笼罩着小米和雷军。同时也给2025年一路狂飙的智能驾驶赛道泼了一盆冰水。


随着2025上海车展的临近,各大车企也纷纷开始为品牌造势。


像AUDI品牌旗下首款量产车,奥迪E5 Sportback、百万级SUV天花板仰望U8L、基于全新的LEAP3.5架构打造的零跑B01、BMW新世代驾趣概念车、上汽大众首款全尺寸增程式SUV概念车ID. ERA等,均会在上海车展首次亮相。


而小米这边呢,官宣的只有小米SU7 Ultra、小米SU7全系产品,原定参展的中大型纯电SUV,YU7突然从名单中消失了。



01

消失的YU7与沸腾的谣言


SU7事故之后,受其负面舆情影响,近日网上流传着一些关于小米YU7的谣言。


部分自媒体和博主称,小米原定于4月17日举办的YU7技术发布会,因事故影响而推迟。


但是,此前小米官方只曾透露过YU7计划于2025年的6-7月上市,但未明确提及发布会的相关安排。


由此看来,技术发布会取消的相关流言,更多是外界基于上市时间表的推测罢了。


除了有宣称YU7将配备电动尾翼,实际为SU7改装图的;更有甚者,还预测了YU7定价15.98万起的,低价传言真是一搜一大把。


作为小米推出的首款轿跑SUV,特别是在SU7系列爆火的前提下,YU7的热度一直都很高。


如果说,此前大家还幻想在上海车展上一睹YU7的真容,那么小米副总裁李肖爽的回应,则显得有点无情了。


4月15日,李肖爽发布了关于小米参展的相关消息,SU7全系赫然再列,唯独缺少了YU7。


●图源:微博@李肖爽


真的没有YU7了么?


面对网友的疑问,李肖爽回应道“没有YU7。”简洁干练的几个字,有股莫名的凉感。



没有YU7你去车展干嘛呢,拉一堆五颜六色的SU7去吗?


面对更加犀利的质疑,李肖爽的回应似乎透露着一丝曙光:“别着急,该来的会以最好的状态来。”



于是,小米YU7的缺席,也引发了可能推迟到8月才上市的各种猜想。


诚然,基于目前的情况而言,YU7的原定节奏可能已经被打乱了;毕竟前不久雷军还在母校的樱花树下,为其充当车模刷了一波屏。


在雷军停止活跃后,李肖爽的回应可以说是给了米粉一剂镇定剂,目前
小米没有任何官方通知,YU7仍维持着原计划。



02

SU7坠崖车主再提SU7

一场意外带来的信任救赎


4月15日,#SU7坠崖车主再提SU7#的微博话题冲上热搜,让雷军暂时回了一口血。


事件起因是2024年的12月11日,一车主驾驶着刚提一个月的小米SU7 Pro,与家人外出游玩。


在河南巩义浮戏山景区的下山途中,车辆转弯时失控冲下二十多米高的山崖,在连续翻滚后才被树木拦下。


●图源:微博@阿苯


从图片可以看到,车辆损毁严重,达到了整车报废的程度。


但是,完整的乘员舱框架以及能正常打开的主驾驶门,救了一家四口,仅有老人轻微骨折,其余人均为擦伤。


事后该车主发文表示,虽然很心疼,但是车扛下了所有伤害,人员安全。谢天,谢地,谢小米SU7安全,谢所有帮助救援的人员。


不曾想,这段本应尘埃落定的经历,却在四个月后掀起了新的舆论波澜。


2025年4月13日,事故车主发布了小米SU7 MAX的提车视频,随后#SU7坠崖车主发文感谢雷军#的话题也冲上了热搜。



面对网友"是否获得特殊优待"的质疑,该车主坦言,去年12月底便支付了订金,苦等三个多月才提车;期间没有得到任何优惠折扣,再次购买只是因为相信小米的安全性。


●图源:微博@森山有Su7


恰逢小米汽车深陷舆论风暴的关键时期,该车主自发的二次选择,成了小米汽车安全性能的“活广告”,直接回应了公众的质疑。


特别是在此类极端事故中,用户的真实经历将小米SU7的安全性从参数宣传转化为了具象化认知,这比传统的碰撞测试结果更具说服力。


对雷军而言,这份信任弥足珍贵,因为消费者用真金白银投的票,才是对品牌最大的肯定。



03

新规给智驾戴上了紧箍咒


SU7铜陵事故像一根导火索,点燃了公众对智能驾驶的信任危机。而工信部的两记重拳,也来得正是时候。


4月16日,工信部组织了一个智驾相关的会议,明确地提出了一系列规范性要求:


汽车生产企业要深刻领会《通知》要求,充分开展组合驾驶辅助测试验证,明确系统功能边界和安全响应措施,不得进行夸大和虚假宣传,严格履行告知义务,切实担负起生产一致性和质量安全主体责任,切实提升智能网联汽车产品安全水平。



针对新能源行业层出不穷的新技术名词,《通知》规定车企禁止使用“自动驾驶”、“智驾”、“智能驾驶”、“高阶智驾”等误导性词语,要打破“车能自己开”的错觉,规范宣传格式为:“智驾等级+辅助驾驶”,比如L2级辅助驾驶。


为规范驾驶行为,禁用“一键召唤”、“代客泊车”、“远程遥控”等宣传用语,并从技术层面禁止驾驶员在使用智驾功能时脱离控制。


与此同时,工信部又发布了GB 38031—2025《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强制性国家标准的解读。



新国标将于2026年7月1日起开始实施,不仅首次明确了“电池不起火、不爆炸”的强制性要求,同时还新增了底部撞击测试和快充循环后安全测试。


对整个行业而言,新能源游戏规则的改写,既是紧箍咒也是护身符。


与短期内带来的冲击相比,新规或将迫使行业回归“安全本位”,推动整个行业的价值重构。


同时,更深层的信号在于,行业洗牌即将加速。这既是新能源车企要面对的挑战,也是崛起的新契机。



04

在喧嚣中沉淀,才是真正的破局之道


回到YU7的缺席,从表面看是错失曝光机会,实则是以退为进的战略选择。


因为车展是秀场,也是战场。在SU7事故余波未平之时,强推YU7难免被贴上急于洗白的标签,也可能让安全焦虑彻底吞噬品牌。


与其在车展上硬扛质疑,不如选择留白,这样反而能让市场对“最好的状态”产生期待。


现在所有关注的人都在等待一个真相。我想,当阳光刺破阴霾的那一刻,将会是YU7登场的真正良机。


*编排 | 黄家俊  审核 | 黄家俊


0人觉得好看

已标记好看

我们将会为更多用户推荐此文章

声明: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首席营销官立场,转载此文章须经作者同意,并附上出处及文章链接。如果作者注明不能转载及需要授权的,请征求作者本人的同意!

说点什么

发表

最热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热门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