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作者授权首席营销官发表,转载请联系该作者
作者微信公众号:首席品牌观察
作者丨王晖
如今的商家套路有多深?前几天两位读者的留言让我见识到了。
当龙虾炒面的师傅叫“龙虾”,芒果炒粉的师傅自称“芒果”,一时不知道这是玩梗还是诈骗了。
所以说,咱们平时购物消费真的要擦亮眼睛,否则可能就“天天上一当,当当不一样”。
这不,连曾被买爆的国货之光、浓眉大眼的白象方便面也爆出叛变消费者的消息了。
然而,白象到底是在玩文字游戏,还是名副其实?我们还需要一探究竟。
事情起源于网友的吐槽。
有不少消费者表示,在超市买了白象的“多半袋”面,结果回家发现,这其实是“多半”袋面,包装角落里几乎很难注意到的“多半”注册商标标识,让网友认为自己被耍了。
▶ 图源:@潇湘晨报
白象的“多半”商标点燃了更多网友的怒火,话题#白象多半桶方便面的多半是商标#很快冲上热搜榜首,24小时内阅读量突破1.6亿。
“玩心眼”、“抖机灵”、“偷换概念”、“虚假宣传”,评论区网友群情激愤,纷纷把白象从购物清单中拉黑。
白象食品注册过的商标也被扒了出来,宣告无效的商标“多半袋2代”、“一半袋”等,沦为了网友吐槽的笑柄。
而诸如成功注册的“多半”、“白象多半”、“白象多半袋”、“白象多半桶”等等,似乎进一步坐实了白象靠注册商标忽悠消费者的罪名。
▶ 图源:天眼查
对此,有人质疑,这样的商标是如何通过的?
事实上,根据《商标法》规定,企业申请商标和使用商标时,应遵循诚实信用原则,尽量避免让消费者产生误解。也就是说,白象将“多半”作为商标使用,如果其产品实际分量未达到消费者对“多半”的通常理解,就违反了该原则。
所以,白象是否涉嫌虚假宣传的关键,在于面饼重量是否多了一半,而不是仅靠注册商标就盖棺定论。
扭转舆论风向的,就是白象的一份道歉声明。
不得不说,面对舆论的发酵,白象此次的公关是相当及时的。
甚至,很多人是看到了#白象道歉#的热搜,才知道白象因为商标被骂了。这足以说明,白象的公关速度有效遏制了负面舆情的蔓延,掌握了主动权。
声明中,白象详细解释了“多半”商标的申请依据,力求赢得消费者的认可。
▶ 图源:@白象食品
白象表示,目前公司在售的“多半”产品,是基于原70克面饼基础上推出的110-120克面饼的大份量产品。“多一半”是基于原60克面饼推出的100克面饼的产品。“多半”商标申请注册的初心是为了与常规份量产品做区分,便于消费者选购。
同时,白象为“给消费者造成误解”道歉,并承诺后续公司将尽快调整“多半”产品包装,避免引发误解。
后续白象将如何调整包装目前不得而知,而当更多网友去刨根问底,验证白象到底有没有说谎,发现相比很多玩文字游戏的品牌,白象其实真诚得多。
比如,白象确实增加了面饼量,而且价格相比之下更优惠。
有人扒出,早在2018年,白象官微曾发文称:“20年真情回馈,白象食品推出‘多半袋’回馈消费者,加量不加价。”该推文中指出,其面饼比市场上78-80克的面饼多了40克。
▶ 图源:@白象食品
也就是说,从一开始,白象就没有打算忽悠消费者。
比如,在包装上,白象注明了“‘多一半’指面饼比白象60克系列产品多40克”,算得上明码标价。
▶ 图源:微博网友
而且,除了用®表明“多半”是商标,白象同样在包装上写明了“‘多半’是白象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注册商标”。
▶ 图源:微博网友
因此,在白象的公关声明以及真诚包装的打动下,不少网友开始站在了白象的一边,也有人把白象拉出了黑名单。
白象“多半”商标引发争议的背后,折射出的是竞争日益激烈的方便面市场。
一个残酷的现实是,曾经的国民顶流美食方便面,近几年不好卖了。
外卖对方便面市场的冲击是巨大的。数据显示,中国方便面消费量从2020年472.3亿份降至2023年431.2亿份,外卖市场规模每扩大1%,方便面消费量减少0.0533%。
此外,自热火锅、螺蛳粉等速食品牌的崛起和分流,以及健康饮食观念的普及,也在倒逼方便面行业寻找新卖点。
“加量装”成了方便面品牌破局的关键。
早在2015年,今麦郎首创了“1桶半/1袋半”系列,定位“量大多一半”,以“一桶吃不饱,两桶吃不了”精准切入大众消费痛点,靠110克面饼量绑定“性价比”心智实现了热销,7年内销量突破100亿份,成为品类标杆。
▶ 图源:@今麦郎食品官方微博
于是,其他方便面品牌纷纷跟进。
以桶装面为例,康师傅推出了“BIG大食桶”,将面饼重要升级到了115克,强调“加大加量劲道口感”;
统一的超满足系列以“两块面饼”打出了差异化,面饼重量为113克;
白象的“多半桶面”系列,110克面饼量与今麦郎“1桶半”系列持平。不过,如果进行价格对比,会发现今麦郎更实惠。
在618大促期间,白象6桶“多半桶面”的价格为29.9元,而今麦郎6桶“1桶半”的价格仅为24.98元。
值得一提的是,今麦郎也曾面临过商标争议。
2020年9月,根据国家知识产权局裁定,今麦郎注册的“1袋半”商标无效。
相关裁定认定,该商标核定使用在“方便面、面条”等商品上,不仅直接表示了商品的分量、数量等特点,难以起到区分商品来源的作用,缺乏显著性。
同时,诉争商标的注册还具有欺骗性,容易使公众对商品的分量、数量等特点产生误认。
其实,对于白象此次被骂上热搜,熟知互联网话题炒作套路的人,多少能咂摸出一点商战的味道。
都说枪打出头鸟,近年来发展势头强劲的白象,难免成为众矢之的。
2020年,因向疫情前线捐款300万元,白象这个在很多人眼中已经倒闭的企业,进入了大众视线。随后,在公益行动、拒绝外资收购、使用残疾人员工、315老坛酸菜事件紧急声明等多重因素推动下,白象实现了华丽翻红。
2022年,白象抖音官方旗舰店多个月份GMV稳定在5000万元-7500万元;2023年,白象多个月份GMV稳定在1亿以上。据河南省工商联发布的榜单,2023年白象食品全年销售额达91.75亿元。
也正是在2023年,相关数据显示,白象市场份额(12%)取代今麦郎跃居市场第三位,排名前二的是康师傅(45%)、统一(16%)。
到了2024年,内部人士透露,2024年白象方便面业绩冲高至130亿左右,超越统一(98.49亿元)成为行业第二,仅次于康师傅(284.14亿元)。
某种程度上,翻红后的白象抓住了泼天的富贵,比如积极迎合年轻人需求,推出香菜面、折耳根拌面、苦瓜汤面等猎奇产品,还与王者荣耀联名推出火鸡拌面,赞助2025年央视春晚强化“国货”标签等等。
▶ 图源:@白象食品
所以,不管是否被冤枉,此次的商标风波可以给正在大杀四方的白象提一个醒,市场的最终裁判者,永远是千千万万个手握方便面、认真阅读包装的普通人。
曾经因真诚被大众托举起来的白象,需要回馈更多真诚给消费者。
*编排 | 三木 审核 | 三木
0人觉得好看
说点什么
最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