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首席营销官

正常登录

短信快捷登录

忘记密码
获取验证码
登录
极速注册

第三方登录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获取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滑动解锁
注册

事关生命安全!宜家扇了中产一巴掌

原创   2025-06-25   10:39
0
0
0
77792

本文系作者授权首席营销官发表,转载请联系该作者

作者微信公众号:营销报

作者丨孙明


上周整理厨房时,消费者陈女士翻出一个落灰的宜家压蒜器——今年年初被小红书博主种草的“厨房神器”,在逛宜家时就顺手将它买回家了。


可还没等她使用,它手柄上的IKEA标识却像道裂痕,因为这款黑色压蒜器,正属于宜家6月被紧急召回的2452件问题产品之一。


图源:@宜家家居IKEA


宜家表示,由于生产过程中出现误差,这款压蒜器在挤压蒜瓣时可能会出现小片金属碎屑,混入食物被误吞后会对消费者健康造成潜在威胁。


而更让人后背发凉的是,早在召回公告发布前,已有网友反映“压蒜掉银色渣”问题,客服却未在第一时间警示公众。


从消费者投诉到官方召回,这数十天的迟滞期,暴露了巨头风险响应的傲慢与迟钝。


那一刻,手握冰冷器具的陈女士,心里五味杂陈。



01

宜家召回压蒜器

小工具的大风险


这次被召回的压蒜器,型号是IKEA365+VÄRDEFULL瓦福压蒜器,生产日期在2024年3月至2025年5月期间,涉及的生产批次号为2411(年份周数,2024年第11周)到2522(年份周数,2025年第22周),共计2452件。


它整体是黑色的,主体材质为铝和镀铬,手柄则采用热塑性弹性体,看起来普普通通,谁能想到它会存在安全隐患呢。


图源:上海市场监管


“我还一直以为是不锈钢一体成型,觉得不可能掉‘漆’。”一位网友这样说道。



而召回的原因,使用时可能有小片金属碎屑脱落,更是让人非常后怕。


其中就有网友表示:“刚买后不久,用了两次就发现压蒜时掉银色碎屑,还以为是蒜皮,后来才发现是金属脱落!”


当这些肉眼难辨的金属碎片混入蒜泥被误食,轻则划伤消化道,重则危及内脏,想想就糟心。


据《营销报》了解,现代压蒜器的原型由瑞士自行车修理工Karl Zysset于1950 年发明。他受自行车车闸结构启发,设计出无需剥皮即可压制蒜蓉的工具。


Zysset随后创立Zyliss公司,将压蒜器推广至全球,成为厨房工具领域的经典案例。


这一颠覆性设计通过杠杆原理实现高效压蒜,同时保留大蒜的天然风味,解决了手动剥蒜的繁琐与卫生问题。


早期压蒜器以铸铁或铝合金为主,逐步升级为食品级不锈钢,兼顾耐用性与安全性。


设计细节上,宜家通过分体式结构实现完全拆解清洗,Zyliss Susi 3则配备自动清洁刷,解决传统压蒜器残留难清理的痛点。


图源:宜家(KONCIS 康吉思)


产品被设计出来,投入市场并有消费者持续购买,证明需求是存在的。


所以,对于“差生文具多”这个说法,见仁见智吧。



何况,此次宜家涉事的瓦福压蒜器,原罪不是产品模型设计本身的问题,而是材质的问题。


在制造业高度成熟的今天,一个压蒜器的金属结构问题竟能逃过多重质检流向市场,暴露出宜家在供应链管理和品控流程上的明显漏洞。



也有另一种声音认为,看到了宜家对自己产品的担当和对客户的责任意识,毕竟在国内像宜家这样召回问题产品的企业还是太少了。



但我必须指出的是,此次并非是企业主动排查后做出的主动召回,而是监管部门直接介入后才发布的公告。



02

宜家质量问题频发


这次压蒜器召回事件并不是宜家的“首秀”。


翻看这些年,宜家的召回记录,完全可以出一本“召回产品大全”了。


就说2024年7月,宜家召回了253件VARMFRONT旺芙荣移动电源,原因是这充电宝在使用时可能过热,严重的话还会熔化甚至自燃。


图源:宜家官网


同年1月,宜家召回了3008件ASKSTORM奥斯通40W USB充电器,因为电源线容易磨损,继续用的话,有烫伤或者触电的风险,这电老虎可碰不得,一不小心就会危及生命安全。


2021年餐具召回因聚乳酸(PLA)材料未充分测试高温耐受性,反映出对新型材料应用的风险评估不足。2023年LETTAN镜子召回则因配件供应商(编号21944)的生产工艺缺陷,暴露了对代工厂的监管漏洞。


再往前翻翻,2016年,宜家传说中的“夺命柜”马尔姆系列抽屉柜,因导致数名儿童伤亡,宜家启动了北美市场的产品召回计划。


图片

图注:模拟实验


然而,在中国市场,宜家却以“符合中国标准”为由拒绝,引发消费者强烈不满,最终在监管部门约谈后才启动召回。


这种“中外双标”策略严重损害品牌信任,2016年事件后,宜家消费情绪满意度从46%暴跌至27%,愤怒指数飙升至44%。


据不完全统计,近几年宜家召回产品的数量相当惊人。


2019-2021年,召回数量分别是2.2万件、13.42万件、17.36万件,再加上2022年的2万余件,这四年下来,召回问题产品超过35万件。


这频频召回产品,背后到底隐藏着什么问题呢?


首先,在质量把控体系上,宜家或许存在不小的漏洞。


一款产品从设计研发,到原材料采购,再到生产加工、质量检测,最后到销售,这中间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都可能导致产品质量不过关。


宜家作为全球知名的家居品牌,产品种类繁多,供应链复杂,是不是在快速扩张的过程中,为了追求产量和利润,忽视了对产品质量的严格把控呢?


宜家要是平时不把质量关把好,出问题也就是迟早的事。


图源:宜家官网


其次,供应链管理可能也有不足。


宜家的产品来自世界各地的供应商,如何确保这些供应商都能严格按照宜家的标准生产产品,是个难题。


要是供应商为了降低成本,使用劣质原材料,或者生产工艺不达标,宜家又没能及时发现,那问题产品就会流向市场。


质检体系在成本控制前节节败退,宜家黄标促销的底色,渐露锈迹斑斑。



03

中产滤镜破碎

宜家不香了


曾几何时,周末逛宜家是中国新中产的标配仪式。


时间倒回1998年,上海徐汇开出中国大陆首家宜家商场。


当时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仅5425元的中国,被39元的拉克边桌、9.9元的法格里克杯点燃热情。


2003年北京四元桥店开业首日,3.5万人次涌入卖场,相当于当年北京地铁日均客流的十分之一。


从“白领最向往的跨国公司”到情侣约会圣地,蓝盒子成为一代中国人的家居启蒙。


而如今走进徐汇宜家,空荡的样板间里,促销标签比顾客更多。


财报显示,宜家消费者的客单价从530元暴跌至280元,购物车里的马尔姆床架被100元出头的拼多多仿品取代,瑞典肉丸套餐销量竟超过大部分家具。


图源:@宜家家居IKEA


2024财年,宜家中国营收跌至111.5亿元,较巅峰期缩水近30%。


更严峻的是,中国市场的排名从母公司前五大市场滑落至第十位,贡献率仅剩3.5%。


曾经让中产阶层趋之若鹜的“北欧生活方式”,正被贴上“质量跟不上,价格买不起”的尴尬标签。


宜家并非没有危机感。


问题是,它的自救动作总显得慢了半拍。


当中国消费者2010年起涌向电商平台时,82岁的宜家创始人英格瓦在2008年一票否决了电商投资,担心线上销售分流门店人流。


直到2018年10月,宜家才开通覆盖35个城市的线上商城。


此时本土品牌已乘着流量红利起飞。


2024年双11,天猫家居销量前三名是源氏木语、林氏家居、喜临门,宜家仅排第七。


当本土品牌普遍“包邮到家”时,宜家线上配送费动辄上百元,性价比顿失。


更残酷的对比在产品迭代速度上。


本土品牌从设计图纸到上架仅需7天,通过直播间实时捕捉消费偏好;而宜家新品开发周期长达3-6个月,当瑞典设计师终于理解中国需求时,市场风向已转向新中式混搭。


当日本宜得利(NITORI)在中国加速扩张,以更精准的亚洲人体工学设计和性价比抢夺市场时,宜家的北欧极简风更显得水土不服。


图源:@NITORI宜得利家居



04

宜家的出路在何方?


压蒜器召回事件像一个隐喻,当基础产品的安全都无法保证时,品牌溢价从何谈起?


宜家中国曾在2023年宣布未来3年继续投资63亿元,提升商场运营效率并建立更多合作伙伴关系。


比起资金投入,理念转型对宜家中国更为关键。


第一,抛弃“全球统一设计”的傲慢,真正为中国消费者开发核心大件家具,而非仅停留在新年装饰、智能灯泡等小件商品的本土化。


第二,重建品质护城河,避免低价战略演变为低质陷阱。在召回频发的背景下,质量才是消费者信任的基石。


第三,重新定义渠道价值,将线下门店从商品仓库升级为生活方案实验室。当年轻人打开小红书就能看遍装修风格时,宜家需要提供电商无法替代的体验价值。


“人们的家居审美启蒙是宜家,但绝不会止步于宜家。”有观察者一针见血地指出。


年轻人的租房之宝是宜家,但当他们决心升级居住品质时,第一个换掉的很可能就是宜家家具。


当竞争加剧、市场环境变得更加复杂,宜家要做的远不止是降价,而是要拿出更能打动消费者的产品,帮助消费者更好地解决其需求的产品,以及更好的服务,去迎战全新的市场和更年轻的消费者。


否则,当人们拿些1元冰淇淋笑逐颜开时,宜家家具展区依旧冷清。


*编排 | 日尧  审核 | 日尧


0人觉得好看

已标记好看

我们将会为更多用户推荐此文章

声明: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首席营销官立场,转载此文章须经作者同意,并附上出处及文章链接。如果作者注明不能转载及需要授权的,请征求作者本人的同意!

说点什么

发表

最热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热门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