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作者授权首席营销官发表,转载请联系该作者
作者微信公众号:品牌头版
作者丨林川
小米YU7创造了中国汽车工业史上一个不可思议的奇迹。
开售仅3分钟,大定突破20万、1小时逼近29万,18小时锁单24万台。
这款标准版起售价为25.35万元的中大型纯电SUV,刚上线就卖疯了,冲击力远超所有预测。这一点,恐怕连雷军都没想到。
小米只用一款车,不仅打破了全球车企的销售纪录,更让整个行业感受到了窒息般的压力。
友商瞬间陷入了“恐慌性应对”:有人诋毁、有人降价、有人补贴......甚至还有人直接抛出了“截胡”大招——
只要你愿意转单,小米5000元定金我来补。
于是我们便看到,一场汽车圈围绕中大型智能SUV市场的狙击战,就此拉开了帷幕。
这也让六大派围攻光明顶的桥段,从金庸的武侠小说世界走进了现实。
小米YU7的销售数据堪称现象级,1小时的订单量相当于某些车企全年销量的总和。
这一成绩不仅让小米汽车成了行业焦点,也让友商们感到压力山大。
与此同时,小米汽车的线下门店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火爆。
北京某门店单日接待量突破500人次,销售形容“排队如长龙”,因此不得不招募实习生来缓解压力。
长沙、上海等地的商超店,灯火通明至凌晨三点;成都门店试驾需排队3组以上,平均每30分钟才能安排一组客户;重庆门店仅上午试驾就超过20组。
●图源:小红书@沐瑾Sage
销售人员的手机也被打爆了。“发布会后每天要接待30多组试驾客户,工作时长超过18小时。”一位广州销售感慨道。
这种热度直接反映在数据上:YU7上市72小时内,均店新增锁单800-900台,锁单率高达75%-80%,进店量占比达到惊人的90%。
然而,火爆的订单背后,却隐藏着巨大的交付难题。
小米汽车APP显示,YU7标准版的交付周期为53-56周,Pro版为48-51周,Max版为33-36周。这意味着,部分用户需要等待一年才能提车。
●图源:小红书
面对如此漫长的交付周期,让不少冲动下单的用户开始犹豫,也给了友商可乘之机。
另外,巨大的时间差也在第三方平台催生了灰色产业链。
闲鱼上涌现了大量加价转单信息,黄牛们根据交付周期的长短开价,加价幅度从1999元到2万元不等,单是北京地区转让YU7的订单就达到了439个。
"提车后就算自己不开,转租出去也能回本。"于是有不少用户挂出了首批车主身份,开出了超过兰博基尼等超跑的租金(2000元-1.5万元),在此种情境下,YU7不是车而是理财产品。
对于抢不到现车的YU7车主来说,原本只是一个漫长的等待周期。
但没想到,这个等,竟然等出了友商的一片“好意”。
“交了小米定金?我们可以帮你报!”——在蔚来、极氪、智己、阿维塔、鸿蒙智行等多个品牌的销售口中,这句话变得异常熟练。
蔚来上海门店的销售人员表示,购买蔚来全系车型,可以直接报销YU7锁单的5000元定金,连尚未交付的乐道L60也适用该政策,只需店长报备。网上用户证实,有销售在其锁单第二天就主动来电游说。
极氪则是打出了组合拳:湖北地区直接报销定金,四川地区奖励等价积分。线上更有销售喊话:“任何车型都能享受福利,还能教您操作退单流程。”
●图源:小红书
智己的策略是区域差异化破局,长沙门店承诺定金全补,西安则将5000元转化为全国通用的充电卡,可在全国大部分充电桩使用。
阿维塔更狠,直接追加服务。例如成都销售不仅承诺报销定金,另外还可加赠车辆保养服务和价值数千元的32A充电桩。
●图源:小红书@每日电动
鸿蒙智行旗下的智界品牌更是在YU7上市前就已经布局,广州门店销售称,购买S7、R7可报销定金;而江苏的用户则反馈,购买问界M8也能返还定金,且无需查看订单截图。
这场以“补贴5000元”为名义、围绕小米YU7潜在客户的争夺战,看似突然,实则蓄谋已久。
早在4月,阿维塔就推出“凭友商不可退订单凭证补贴5000元”活动;去年SU7上市时,智界也推出过类似政策。
雷军当时回应:“如果实在着急,国内其他新能源车也不错。”没想到这句话如今成了对手的武器。
不怪友商出手狠,而是小米给了他们太好的“进攻窗口”,订单虽火,但提车遥遥无期。
过去大家还讲点商业体面,而这次,只要你不提YU7,咱们就是顶好的朋友。
为什么这波“截胡”这么密集、这么急切?
答案很简单。一方面,2025年的新能源汽车市场,早已从增量扩张转入存量争夺。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上半年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虽然突破40%,但是全行业利润率跌破4%、市场增速放缓至15%,远低于2023年的60%。
在这样的背景下,挖掘竞争对手的潜在用户成了性价比最高的获客方式。
另一方面,友商之所以敢豪掷5000元抢客,正是看准了小米的致命软肋——产能。
●图源:小米汽车
雷军在微博承诺:“我们一定会加速生产,全力以赴交付。”
但现实是,小米一期工厂年产能15万辆,已经24小时满负荷运转;二期工厂预计7月投产,年产能同样为15万辆,即便二期顺利满产,小米也不过年产30万辆。
那么问题来了,仅18小时就锁单24万,光这些订单就吃掉了未来一年的全部产能。按照当前的节奏,即便开满马力生产,部分订单也很可能排到2027年初。这还不算发布会后新增的订单。
在北京亦庄新竞得的地块或将成为三期工厂,但那已是后话。YU7火得太快了,产能完全跟不上热度。
这个局面像极了2018年的特斯拉。当年Model 3卖爆后,马斯克夜夜驻厂、拆机器人、搭帐篷,也只为抢时间交付。
●图源:网络
小米面临的挑战更甚,虽然YU7与SU7共享平台,但是90%零部件需重新开发,产线之间并不兼容。
雷军微博评论区已被焦急的消费者淹没:“锁单后配置不能改,国补没了谁负责?”“希望能开放改配通道,减轻交付压力。”
面对汹涌舆情,小米官方回应称App显示的交付时间为预估参考,随着产线磨合提效,实际交付时间可能提前,并承诺会动态更新进度。
而雷军本人也在6月30日发文表示,7月2日晚将开启直播,分享YU7上市背后的故事及回答用户关心的问题。
就在友商截胡战打得火热时,小米甩出了一记"回马枪"。
7月1日,雷军宣布YU7将开启限时改配:7月6日10:00至7日24:00期间,锁单用户(非准现车)可参与改配,成功后将重新安排生产并更新交付时间。
●图源:微博@雷军
这被视为缓解交付压力的关键举措,既能让用户根据实际需求调整配置,也能通过订单重组优化产能分配,缩短交付时间。
今天的小米YU7,就像当年智能手机刚刚兴起时的小米1,带着一股不讲规则的破坏力横冲直撞。
但是,用户微妙的不满已经为友商的“截胡”打开了缺口,如果不能兑现交付、不能保障体验,品牌好感度也将加速反噬。
对于小米而言,卖爆不难,交付才是战争真正开始的地方。能否在压力中重塑节奏,走出属于自己的逻辑,我们拭目以待。
*编排 | 黄家俊 审核 | 黄家俊
0人觉得好看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最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