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首席营销官

正常登录

短信快捷登录

忘记密码
获取验证码
登录
极速注册

第三方登录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获取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滑动解锁
注册

集体截胡YU7,友商捅了小米一刀

原创   2025-07-02   15:31
0
0
0
69224

本文系作者授权首席营销官发表,转载请联系该作者

作者微信公众号:电商天下

作者丨清清


横扫市场的小米YU7,遭到了来自友商的围剿。



01

小米YU7遇到麻烦了


发布3分钟大定突破20万台、18小时锁单量达到24万台——自发布以来,小米YU7已经交出了一份足够亮眼的答卷。


对于初登SUV市场的小米而言,这几乎是一场教科书式的“出道即巅峰”操作。


但热度越高,冷静下来后的审视也越发苛刻。


如果说YU7的发布是一场胜利的演出,那么接下来等待小米的,则是一场残酷的履约考试。


6月28日,小米汽车APP更新了一项关键数据:


小米YU7标准版的交付周期为53-56周,Pro版为48-51周,而就算是Max版,也要等待33-36周。


图源:小米


这意味着,即便是最快的版本,用户也要等待大半年,而标准版甚至可能要到2026年才能拿到车。


漫长的交付周期,无疑为消费者高涨的热情中掺入了些许不安。


要知道,智能电动车不是数码产品,更不是限量手办,消费者对“买得起、等得起”的容忍度,远远低于想象中的“信仰加持”。


对此,小米方面并非没有回应。


在6月28日晚的答网友问中,小米汽车就一度透露:


图源:小米汽车


交付时间为预估时间,随着产线磨合与产能提升,未来或将有所提前,并会动态更新APP中的数据。


在电商天下看来,这种回应一方面保留了灵活性,另一方面也显示出小米对产能爬坡节奏的谨慎态度。


但不可否认的是,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落差,开始成为YU7走红之后的第一道坎。



02

友商集体出手,截胡YU7准车主


就在小米忙着“保交付”的同时,多家新能源品牌已闻风而动,迅速打响了“截胡大战”。


据财联社和21世纪经济报道统计,目前已有蔚来、极氪、智己、阿维塔、智界等多个品牌推出针对“YU7准车主”的定金补贴策略。


其中,蔚来与阿维塔甚至直接全额抵扣小米5000元的锁单定金,极氪、智己等则在不同区域以积分、电卡或保养服务等形式进行补偿。


这不是简单的价格竞争,而是一场极富策略性的“心理博弈”,


以定金为筹码,试图撬动已经做出购车决定但尚未交付的用户心态。


图源:海报新闻


特别是那些原本就处于犹豫边缘的潜在客户,在面对漫长的等待周期与及时可提的新车选择之间,很可能会做出更现实的判断。


在电商天下看来,它背后的信号非常明确:


传统新势力不再等小米稳定之后再做应对,而是选择在其“走红但交付未果”的过渡期集中出击。


大家都意识到,小米不是SU7时代的“后来者”了,而是一个足以动摇新能源格局的“搅局者”。


小米当然没有违约,但“友商不等你”的语境,无异于制造出了一种“若你不主动,用户就会转身”的新竞争逻辑。


于是,“等不起的小米车主”,也被推到了选择的十字路口。


当然,也并非所有竞争都如此火药味十足。


比如,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就在6月30日发文称自己也下单了YU7,并喊话雷军“早点交付”。


图源:雷军


对于小鹏的喊话,雷军的回应也将情商拉满,表示小米一定加速生产,争取早日交车,并祝小鹏新车发布成功。


表面上看,这是“同行互赞”,但从本质上来说,这一来一往依旧是战术试探:


一句“早点交付”,点出了YU7最核心的问题;而一句“加快生产”,雷军显然也接住了这记温柔一击。



03

抢时间与抓产能:小米的下一战场


交付危机面前,小米没有坐等风波退散,而是开启了一场节奏紧凑的自我修复。


首先是稳定民心。


就在今早,小米汽车重磅宣布:小米汽车6月交付量超过2.5万辆。


不仅如此,官方还强调“正全力抓紧生产新车”,释放出正面积极的信号。


图源:小米汽车


紧接着,小米又抛出了“改配”策略。


7月6日至7日,小米将面向已锁单(非准现车)的用户开放一次限时改配。


用户可以根据需求重新选择配置,一旦改配成功,就会重新安排排产,也意味着交付时间将重新调整。


在电商天下看来,这种机制的推出,一方面是为了优化产线资源,提高生产效率;


另一方面也是对消费者做出的柔性补偿:你若愿意调整配置,小米愿意让你早点提车。


甚至在某种意义上,这也是小米向用户的妥协与请求——在满负荷生产的极限下,“改配换时”成了当前条件下的最大让利。


当然,是否改配、是否愿意等,小米也将交由市场自己判断。


图源:小米汽车


在电商天下看来,这种柔性应对的背后,其实是小米造车战略的一次现实检验。


事到如今,YU7从“定价惊喜”到“热销登顶”,再到“产能焦虑”与“截胡围攻”,每一步都不是偶然。


它暴露的,是一个新晋车企必须跨过的成长门槛:


前期市场预热做得越好,后期交付压力就越大;前端数据越漂亮,后端运营的挑战就越巨大。


小米YU7所遭遇的一切,其实每一家新势力车企都经历过,只不过小米的节奏更快、体量更大,容错率更低。


放到更长远的维度上来看,YU7只是小米汽车战略中的一环。


雷军多次强调,小米“押上所有声誉造车”,希望在15年内跻身全球前五。而产能问题正是迈入主流的第一个硬门槛。


能否在未来数月解决这一“交付错位”,不仅决定了YU7是否能够将热度转化为长期销量,也决定了小米能否在汽车赛道真正站稳脚跟。


在此刻,产能既是挑战,也是机会。



04

没有交付,就没到真正的胜利


一边是小米首发即爆款背后,用户必须认缴的耐心与等待;


一边是友商主动出击、快速响应,在价格、权益与交付周期上都给出更现实的吸引力。


这种剪刀差,本质上是在以交付能力为核心竞争点重新洗牌。


不可否认,YU7的热销为小米汽车赢得了一个漂亮的开场,但这只是“赛季的第一场球”。


真正的胜负,不在发布会,也不在数字,而在工厂的产能线、在等待车主的心态曲线、在一场场品牌之间看不见硝烟的用户争夺中。


在中国新能源汽车的赛道上,没有哪个品牌是靠一次发布会封神的,也没有谁能靠着“流量爆单”渡过漫长而复杂的制造考验。


雷军和小米此刻要做的,是把YU7的热度真正变成交付能力,让那个12个月的倒计时,不再成为用户心中的问号。


这是属于小米的下一场战斗,也是所有“后来者”必须补的那一课。


0人觉得好看

已标记好看

我们将会为更多用户推荐此文章

声明: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首席营销官立场,转载此文章须经作者同意,并附上出处及文章链接。如果作者注明不能转载及需要授权的,请征求作者本人的同意!

说点什么

发表

最热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热门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