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作者授权首席营销官发表,转载请联系该作者
作者微信公众号:创意最前线
作者丨马明
在日常生活里,水和冰的价格差距,着实让人摸不着头脑。
就拿家里喝的普通瓶装水来说,一瓶500毫升的,也就一两块钱。
可要是把这水冻成冰,在重量一样的前提下,价格常常是水的好几倍,这到底是为啥呢?
最近,山姆会员商店里一款农夫山泉食用冰就因为价格问题,被推到了风口浪尖上。
图源:山姆会员商店
这款2公斤装的冰块,售价高达22.8元。
掐指一算,这价格相当于2元一瓶的农夫山泉瓶装水的3倍还多。
于是,社交媒体上迅速裂变为两大阵营,“冰块刺客”的骂声与“融化慢就是值”的辩护齐飞。
要弄明白山姆的冰块值不值这个价,得先拆解它的成本构成。
这批专供山姆的农夫山泉冰块,用的是自家瓶装水的同款水源,来自杭州千岛湖。生产环节更讲究,采用的是“超低速缓冻工艺”,据说冻一块冰要花24小时。
用物理知识来解释,就是冰晶结构紧密,空气和杂质难以进入,这样的冰块在相同环境下,融化速度比普通冰块慢20%。
这对于喜欢喝冰饮,又不想冰太快融化影响口感的人来说,简直是福音。
就像调酒师调鸡尾酒的时候,用这种融化慢的冰块,就能让酒的口感在很长时间内保持稳定。
另外,制冰过程中的电费、仓储费,还有必须要用的冷链运输费,这些也都是真金白银的成本。
横向对比一下更直观。
农夫山泉之前推出过可食用冰杯,1920克的价格高达65.56元,算下来一公斤差不多34元,这么看,山姆的22.8元两公斤,好像还不算贵。
但冰杯和袋装冰的消费场景不太一样,冰杯更适合个人即时消费,而袋装冰更适合家庭或者多人聚会使用,这么比,似乎不太公平。
再看看其他商超的冰块价格。
盒马的750克醇冰食用冰,售价6.5元一袋,算下来一公斤大概8.7元;麦德龙3公斤冰块售价22.89元,一公斤才7.63元。
图源:盒马
这么一对比,山姆的冰块价格确实是偏高的,但在高端商超里并不算出格。
其实大家对山姆冰块价格的争议,本质上是不同消费观念的碰撞。
争议声最大的网友,大多是"硅胶冰格+纯净水" 的自制派,他们算的是 "每块冰几分钱" 的经济账;而真正的买家反而觉得划算,图的就是个方便、品质。
像一些喜欢露营、野餐的朋友,总不能带着一大盆自制冰块去吧?
山姆的冰块直接买了就能用,而且品质有保障,不用担心卫生问题。
还有一些咖啡爱好者,对冰块的融化速度很在意,山姆这种融化慢的冰块,就能让他们的冰咖啡时刻保持最佳口感。
就好比有人愿意花大价钱买进口的高级矿泉水,而有人觉得普通瓶装水就足够了。消费观念和需求不同,自然对价格的接受程度也不同。
山姆和农夫山泉,显然是把目标客户锁定在了中高端消费群体,所以价格定得高一些,也无可厚非。
山姆冰块价格争议的背后,其实隐藏着一个正在崛起的巨大市场。
这几年,茶饮市场的火爆,让“加冰”成了饮品的标配,也彻底改变了国人“多喝热水”的传统消费习惯。
据相关数据显示,我国现制茶饮市场规模预计到2028年有望突破4000亿元,如此庞大的市场,自然为冰块生意开辟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冰杯作为冰块生意的一个细分领域,这两年的发展势头更是迅猛。
《2025中国都市消费行为白皮书》显示,冰杯销量已连续两年保持300%以上增速,一线城市人均年消费达48杯。
盒马2025年6月的数据也表明,咖啡冰杯销量同比激增60%,“冰杯+饮料”的搭配场景成为消费主流。
如此诱人的市场前景,难怪各大品牌纷纷入局。
蜜雪冰城推出1元冰杯,凭借超高的性价比,迅速吸引了大量消费者,一度成为冰杯市场的“价格屠夫”。
图源:蜜雪冰城
农夫山泉推出的冰杯,虽然价格相对较高,但凭借品牌知名度和优质的水源,也在市场上占据了一席之地。
奥乐齐等商超也推出自有品牌冰杯,利用自身的渠道优势,分食这块蛋糕。
对于农夫山泉来说,卖冰不仅仅是一门生意,更是一个绝佳的营销创意点。
农夫山泉本身就拥有丰富的饮品产品线,从矿泉水、果汁到咖啡等,种类繁多。
通过推出冰块产品,农夫山泉成功打造了“冰+ X”的消费组合,无论是搭配自家的炭仌咖啡,还是17.5°橙汁,都能给消费者带来全新的口感体验。
图源:小红书
这种组合营销的方式,不仅增加了产品的附加值,还能让农夫山泉的品牌形象更加年轻化、多元化,吸引更多年轻消费者的关注。
对山姆来说,引进农夫山泉冰块是门划算的生意。
会员制超市的核心是“满足中产家庭的品质需求”,而冰块恰恰击中了一个被忽视的场景。
在家庭聚会、户外露营、调酒等场景中,高品质、方便携带的冰块成为了消费者的刚需。
补上这个品类,能让会员觉得 "山姆啥都有,而且啥都讲究"。
农夫山泉更赚了。
能进山姆货架本身就是块金字招牌,相当于告诉市场 "我们的产品够高端"。
而且,山姆本身也在销售农夫山泉的其他饮品,冰块的加入,让“冰+ X”的组合更加完善,进一步带动了其他饮品的销售。
比如,消费者在购买农夫山泉的橙汁、咖啡时,可能就会顺手买上一袋冰块,这样的组合销售,无疑为农夫山泉带来了更多的利润空间。
图源:山姆会员商店
这种合作本质上是精准匹配。山姆需要独特的高端商品吸引会员,农夫山泉需要高端渠道提升品牌调性,而消费者需要便捷的高品质冰块。
就像当年Costco引进茅台,看似是卖酒,实则是用稀缺品提升会员粘性,山姆卖高价冰块,玩的也是同一套逻辑。
说到底,22.8元的冰块争议,不过是消费升级过程中的一个小浪花。
有人觉得不值,是因为没遇到需要它的场景;有人愿意买单,是觉得省下的时间和获得的体验值这个价。
对品牌来说,重要的不是说服所有人,而是找到那些认可自己价值的消费者。
农夫山泉和山姆的这笔生意,恰恰找准了那个愿意为“高品质冰块”付费的小圈子,至于网上的争议声,反而成了免费的流量。
毕竟,有讨论总比没人关注强。
0人觉得好看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最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