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作者授权首席营销官发表,转载请联系该作者
作者微信公众号:营销报(ID:iyingxiaobao)
作者 | Hiu
近日,据报道,松下控股计划对旗下家电子公司松下电器进行重大调整。
有消息传出松下计划在2025财年末解散“松下电器公司”,并组建三家新子公司,集中力量发展人工智能数据中心等高利润领域。此外,松下还表示将考虑出售电视业务。
图源:界面新闻
这一重磅决定在家电行业掀起巨大波澜,并引发各界关注。
尽管松下官方迅速出面发声,声明部分报道存在误读情况(并非解散松下集团,并未决定出售或退出电视机业务),但拨开迷雾,我们仍能清晰地看到,松下电器在发展之路上已然深陷泥沼。
图源:微博@Panasonic松下中国
回首往昔,2007年堪称松下电视的高光时刻,彼时其销售额高达1万亿日元,稳稳撑起松下品牌的半壁江山。
然而,时光的车轮滚滚向前,到了2020年,松下电视的市场占有率骤降至1.8%,在全球排名中也一路下滑至第12名。
辉煌不再的数据背后,是松下电器在市场竞争中艰难前行的现实写照。
01
百年松下的辉煌与落寞
要说起松下电器的历史,那可真是“一部日本家电发展史的缩影”。
1918年,松下幸之助在大阪创立了松下电气器具制作所,从最初生产灯泡插座,到后来涉足收音机、电视机、洗衣机等家电领域,松下电器逐渐发展成为日本乃至全球家电行业的巨头。
而松下电视机,更是其辉煌历史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上世纪70年代,松下推出了“National”品牌的彩色电视机,凭借出色的画质和稳定的性能,迅速风靡全球。
数据显示,在80年代鼎盛时期,松下电视在全球市场的占有率一度超过20%,是当之无愧的“电视之王”。
图源:小红书
时间来到20世纪初,松下迎来了它的另一个高光时刻——等离子时代。在这个时期,松下押注等离子电视技术,投入大量资源进行研发和生产。事实证明,他们的选择是正确的。
2003年,松下推出了“VIERA”等离子平板电视机,一经上市便风靡全球。
这款电视以其出色的画质、清晰的图像和独特的技术,成为了消费者心目中的“梦中情机”。它的出现,让人们仿佛置身于电影院中,享受着无与伦比的视听盛宴。
在2007年,松下电视机销售额飙升至1万亿日元,全球市场份额也超过了 10%,妥妥的松下集团“现金奶牛”。
图源:小红书
那时候的松下电视,简直就是“电视界的顶流”。
无论是在日本本土,还是在欧美、亚洲等其他国家和地区,松下电视都备受青睐。在欧洲市场,松下电视的市场份额一度达到了15%,成为了当地消费者购买电视的首选品牌之一。
它不仅是高品质的象征,更是日本制造的骄傲,与索尼、夏普等品牌一同引领着全球电视行业的发展潮流。
松下电视的身影随处可见,它陪伴着无数家庭度过了一个又一个美好的时光,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花无百日红,人无千日好”,松下电视的辉煌并没有持续太久。
进入平板电视时代,市场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液晶电视逐渐成为主流。而松下却因为过度投入等离子技术,错失了液晶电视的发展机遇。
当三星、LG等品牌在液晶电视领域迅速崛起时,松下还在坚持等离子技术,认为等离子才是未来电视的发展方向。
图源:微博@LG电视官方微博
但市场并不买账,等离子电视由于成本高、能耗大等缺点,逐渐被市场淘汰。松下的市场份额也被竞争对手迅速抢占,业绩开始下滑。
从2010年开始,松下电视业务就陷入了亏损的泥沼。
2013年,松下不得不关闭等离子工厂,宣布退出等离子业务。此时的松下,就像一个在战场上迷失方向的战士,陷入了困境。
在全球市场,松下电视的份额从巅峰时期的10%以上,一路下滑到2023年的不足1%,被归入“others”品牌行列。
在中国市场,2024年松下彩电线下、线上市场的销售额份额分别仅为0.21%、0.2%,分别位列第15位和第20位,且份额同比分别下滑0.09、0.04个百分点,市场表现每况愈下。
曾经的辉煌已成为过去,松下电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02
“甩手”电视业务?
一代人的记忆或将落幕
对于电视业务,松下曾不断尝试转型,诸如推出了液晶电视、透明OLED电视等产品,但都未能扭转亏损的局面。
面对亏损困境,松下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削减成本、调整产品线、加强研发等,但收效甚微。
这些措施不仅没有解决根本问题,反而让松下电视在市场上的竞争力进一步下降。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松下电视逐渐失去了消费者的信任和支持,市场份额不断被竞争对手蚕食。
如今,松下电视业务或将下线的消息传出后,网友们的评论区瞬间变成了“回忆的海洋”。
不少网友感慨万分,直呼“时代的眼泪”,那些曾经陪伴他们度过无数美好时光的松下电视,很有可能将要成为历史。
“结婚时买的电视机就是松下,还有录像机也是。20 多年了,已经无法开启了。”一位网友深情回忆道,言语中满是对过去岁月的怀念。
还有网友从市场竞争的角度出发,认为松下电视的退出是市场竞争的必然结果——
“当竞争形势发生变化时就需要重新定位,松下已经不是电视剧品类顾客心智的选择之一,就需要进行重新定位,关闭电视机业务是很好的选择。”
知名家电行业分析师刘步尘指出:“松下在平板电视时代,技术路线选择出现了严重偏差。当液晶电视成为市场主流趋势时,松下却执着于等离子技术,这使得它在市场竞争中逐渐掉队。而且,松下在面对中韩家电企业的激烈竞争时,反应速度太慢,没能及时调整战略,导致市场份额不断被蚕食。”
市场研究机构 GfK 的分析师也表示:“随着全球家电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消费者对于产品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要画质好、功能强,还要价格实惠。松下电视在性价比方面,与中国品牌相比,已经没有优势。再加上松下在智能电视领域的布局较晚,生态系统不够完善,难以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智能化需求。”
这些专家的分析,一针见血地指出了松下电视业务衰落的关键原因。
在技术飞速发展、市场竞争白热化的今天,一个小小的决策失误,都可能让曾经的行业巨头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
松下电视的遭遇,也给其他企业敲响了警钟: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唯有紧跟市场趋势,不断创新,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03
中国家电品牌接棒
在松下电视业务逐渐走向衰落的同时,中国家电品牌却如雨后春笋般在全球市场强势崛起,成为了家电行业的一股新兴力量。
近年来,以TCL、海信、小米为代表的中国家电品牌,凭借出色的性价比和不断创新的技术,迅速抢占全球市场。
根据洛图科技的数据显示,2023年第一季度,中国电视市场前七大国产传统主力品牌及子品牌的出货总量合计占到全市场出货量份额的92.6%,为历史最高点,而外资品牌的市场份额及占有率逐步萎缩,索尼、三星、飞利浦等外资品牌的合计市场份额已不到10%。
在日本市场,中国家电品牌也展现出了强大的竞争力。
有日本网友调侃道:“以前是‘日本制造,中国购买’,现在是‘中国制造,日本购买’。”
据日本调查公司BCN综研统计,2024年,中国企业在日本平板电视市场的销量份额首次超过了50%,这是自2004年开始统计以来的第一次。
其中,海信集团以41.1%的市场份额领跑日本市场。海信旗下、运营原东芝“REGZA”品牌的TVS REGZA公司以25.4%的份额位居榜首,海信自有品牌位居第3,占15.7%。TCL科技集团则以9.7%的份额紧随其后,超过索尼和松下,跃居第4位。
图源:微博@海信
中国品牌在日本市场的成功,不仅仅是因为价格优势,更是因为它们能够精准把握日本消费者的需求,不断推出符合当地市场需求的产品。
比如,海信针对日本消费者对画质和音质的高要求,推出了一系列高端电视产品,其ULED超画质电视凭借出色的画质表现,赢得了日本消费者的青睐。
TCL则针对日本小户型住宅的特点,推出了轻薄便携的电视产品,满足了日本消费者对空间利用的需求。
中国家电品牌的崛起,不仅改变了全球家电市场的格局,也让世界看到了中国制造业的实力和创新能力。
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相信中国家电品牌还将继续发挥自身优势,不断创新,为全球消费者带来更多优质的产品。
1人觉得好看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最热评论
02-08 21:18
02-08 21:18
02-08 19: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