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首席营销官

正常登录

短信快捷登录

忘记密码
获取验证码
登录
极速注册

第三方登录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获取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滑动解锁
注册

YU7锁单破24万!雷军的麻烦来了

原创   2025-06-30   13:46
0
0
0
49436

本文系作者授权首席营销官发表,转载请联系该作者

作者微信公众号:品牌头版

作者丨林川


2025年6月26日晚,小米经历了堪比双11的流量洪峰,再次封神。


YU7发布会刚刚落下帷幕,小米汽车APP准时开放预订,海量订单瞬间涌入:


仅仅十秒,1-5周可交付的YU7“准现车”库存清零;3分钟大定破20万台,1小时突破28.9万台,开售18小时锁单量突破24万台。


雷军也难掩内心的激动说道:“我们一起见证了中国汽车工业的奇迹。”


●图源:网络


微博上王腾在感慨“比手机卖的还多”,王化则忙着辟谣“5分钟大定35万台”的假消息。


此次小米刷新了行业对电动车预售速度的认知,在这个“疯狂星期四”的夜晚,不只是发布了一辆车,而是对特斯拉Model Y、乃至整个纯电SUV市场的正面宣战。



01

YU7叫板Model Y的底气

不止是价格低


发布会上雷军一口气提了10次Model Y,他毫不避讳地说,小米YU7的目标就是挑战Model Y这座山峰。


YU7系列共有三款,价格一出,行业哗然:标准版25.35万元、Pro版27.99万元、Max版32.99万元。


在价格对比上,小米YU7赢在了起跑线:


YU7标准版售价比Model Y后驱版便宜1万元,Pro版和Max版更是比Model Y长续航版本便宜了超过3万元。


在比Model Y便宜的同时,配置方面更是直接拉满。


全系标配800V碳化硅高压平台、激光雷达、V6s Plus超级电机、英伟达Thor芯片、小米天际屏、双80W无线充、主动减晕系统……


●图源:小米汽车


雷军不止一次提到的“YU7标准配置,相当于友商的Max版甚至Ultra版”成了现实。


而性能参数方面,YU7也不落下风。


Max版零百加速仅3.23秒,极速253km/h,已经逼近超跑级别。即便是标准版,也有5.88秒的加速成绩。


●图源:小米汽车


续航方面,835km的CLTC续航,几乎是当前同价位纯电SUV的天花板。


与此同时,YU7不只是讲性能,它也开始讲生活了。


可变悬架、零重力座椅、母婴级内饰、1970L超大储物空间,再加上主打“晕车缓解”的智能控制逻辑,整个座舱朝着家用舒适大步迈进。另外,车内赠送安全锤、车外支持拓展帐篷架,细节之处,尽显小米味道。


●图源:微博@雷军


换句话说,YU7不只是向特斯拉Model Y宣战,也在向理想、小鹏、蔚来等“家用派”发起了挑战。


更重要的是,小米把“手机思维”真正带进了汽车行业:HyperVision天际屏可实现三屏联动、语音跨屏互动、AR效果呈现;各种磁吸拓展、车内模块化接口,提供了丰富的个性化玩法;而骁龙8 Gen3的上车,真正做到了软硬一体、生态联动。


小米YU7把“人车家”的生态体验提前兑现,对智能车主来说,这可能是当前最懂他们的一台车了。



02

订单爆了,问题也来了


28.9万张大定,相当于特斯拉Model Y 2024年在华总销量的60%。YU7爆火的背后,还有压力山大的产能难题。


回顾SU7上市初期的情景,锁单用户等待周期曾一度被拉长至40周。即便如今已经缩短至20周,也仍然存在车主排队的问题。


现在YU7的订单量已经是SU7初期的好几倍,小米的产能问题也将再次被推上风口。


雷军在采访中说得很直接:“我们会尽一切努力扩产。”但现实并不轻松。


目前小米汽车一期工厂年产能约为15万辆,实际通过双班倒已达极限状态。


●图源:微博@雷军


虽然二期工厂已于6月25日投产,整体年产能力可扩展至30万台,但产能爬坡尚需时日。


面对年交付35万辆的目标,恐怕依旧会出现交付缺口,想让YU7接棒SU7,压力山大。


这不是第一次有车企掉进“产能地狱”——当年的特斯拉、理想、小鹏都曾因为产能卡脖子导致用户流失。雷军显然不想重蹈覆辙。


于是我们看到小米推出了“转单机制”:SU7未交付用户可限时转YU7,可谓是变相的“引流+腾产线”。


●图源:小米汽车


雷军也郑重承诺要尽快把产品交到大家手里,不辜负信任。


可这场产能压力战,小米注定不会太轻松。


SU7用户中已有不少人表达不满,他们担心自己排队近半年,到头来会被YU7“插队”。


这对品牌信任来说,是一场严峻的考验。


据透露,小米已经斥资6.35亿元购入近50万平米工业地块,外界猜测可能用于未来三期工厂建设,如果成真,2026年后产能或可突破60万辆。


但这都是后话。眼下的问题仍然是——有订单,有能力,是否真能有交付?


“晚下单一分钟,就要晚提车一个月。”这不是段子,而是现实。


除了两款爆品“双重抽水”,YU7还要面对同期扎堆上市的小鹏G7、乐道L60等竞品,其“先发优势”或许会因交付延迟而被进一步稀释。  


在新能源市场,“从热度走向销量”的最大障碍,永远是产能。YU7后续的交付情况,值得关注。



03

超越Model Y

得先守住安全这道坎


智能电动车,不仅是性能之争,更是安全之战。


今年小米汽车经历了多重风波,负面舆论几乎将其拖入信任塌方。


雷军已经意识到,在“出奇”之前,必须先“守正”。


友商说安全是豪华,小米则认为安全是前提。


不仅发布会上罕见地将安全作为核心卖点,而且YU7的安全配置堪称武装到牙齿。


被动安全上,小米YU7全车采用2200MPa超高强度钢,超过了特斯拉马氏体钢的1700MPa和沃尔沃硼钢的1600MPa。车身结构采用“铠甲笼式”混合设计,全方位提升抗撞性。


●图源:小米汽车


同时也针对女性乘员开展了全席位保护测试,真正做到了“全工况守护”。


主动安全上,小米HAD智驾系统版本全面升级,训练数据突破1000万Clips。这正是马斯克曾定义为“自动驾驶智能涌现临界点”的门槛。


YU7还搭载激光雷达+4D毫米波雷达+Thor芯片,实现全场景辅助驾驶,试图在复杂工况下“秒懂驾驶员意图”,并承诺后续通过OTA快速迭代。


●图源:微博@小米汽车


值得一提的是,在发布前YU7进行了高强度的24小时耐力测试——保持210km/h高速持续驾驶,充电30次,总里程3944公里,其性能表现优秀。


对用户而言,这不是噱头,是实实在在的用心。从SU7的经验里YU7吸取了教训,也将其转化成了产品上的改变。


雷军特别强调,要积极响应号召,反内卷,要卷技术创新、安全、品质和耐久度。


这不是一句口号。在车辆售价突破25万门槛后,用户对安全的容错率近乎为零。毕竟消费者买的不只是一个参数机器,而是一份可以信赖的出行承诺。


●图源:微博@小米汽车


目前小米在辅助驾驶的部署上还远远落后于特斯拉的FSD和小鹏的XNGP。


虽然数据量上达到了第一阶的门槛,但在场景策略、算法演进上仍有距离。


这也意味着,小米真正的大考,才刚刚开始。


雷军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了一句话,特别值得玩味:“我们不能再说自己是新手,市场已经把我们当成重点车企看待了。”


这句话背后,其实是心态上的变化:从SU7试水到YU7硬刚,小米汽车已经正式步入“主战场”。



04

战争才刚刚开始


小米YU7的爆单,毫无疑问是一个商业奇迹。但与其说它击中了用户的理性需求,不如说它满足了人们对中国制造新可能的想象。


28.9万的订单里,虽然有SU7未交付订单的改配“掺水”,但并未削弱市场的期待,小米美股ADR在订单公布后暴涨10%,这说明资本市场用真金白银投了票。


但是,雷军比谁都清楚这份热情有多脆弱。


当流量褪去,市场最终会逼问两个问题——


你靠的真的是产品力吗?


你有没有做好一个车企真正的基本功?


此前SU7靠爆款出道,如今YU7想靠产品站稳。小米接下来将要面对的是:品牌持久战、产品稳定战,以及与特斯拉的正面交锋。


*编排 | 黄家俊  审核 | 黄家俊


0人觉得好看

已标记好看

我们将会为更多用户推荐此文章

声明: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首席营销官立场,转载此文章须经作者同意,并附上出处及文章链接。如果作者注明不能转载及需要授权的,请征求作者本人的同意!

说点什么

发表

最热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热门文章

更多